小兴安岭,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长约500千米。小兴安岭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山文方向近似西北,山势低缓,海拔600~1,000公尺。分水岭两侧不对称,西南坡缓长,东北坡陡短。东南段主要出露花岗岩和变质岩,为长期隆起剥蚀区。西北段广泛分布第三纪陆相沉积。第三纪时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已隆升,但小兴安岭西北段尚与松辽平原、俄罗斯境内的结雅(Zeya)河低地联成一片。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才沿东北向、西北向的断裂抬升为高地,与小兴安岭东南部连接成为西北向的山地,并把松辽平原与结雅河低地隔开。与此同时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小兴安岭东北侧的逊河流域保存有大片玄武岩台地,山地东南侧德都附近有五大连池火山群,直到1719、1921年还有火山喷发。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面积386万公顷。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春季回暖快;夏季温热湿润;秋季暂短、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1℃至1℃,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1] 小兴安岭地区冬季严寒,年均温0℃左右,1月均温-25℃左右,7月19~21℃,无霜期 100~13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年均相对湿度约70%,10℃以上活动积温2000~2500℃,广布岛状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沼泽发育。区内河流4月上旬出现春讯,6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出现夏秋汛,河流封冻期约达5个月,河川年径流深150~4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