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胸的定义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膜腔内积气状态称气胸。
2、气胸的分类
创伤性气胸:由外伤、针刺治疗等引起的气胸称为创伤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或因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肺及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又分为:
原发性气胸(特发性气胸)—指无明确病因可稽,平素身体健康,肺部常规X线检查末发现明显病变者所发生的气胸。
继发性气胸—存在各种可能合并气胸的肺部疾病者所发生的气胸。
3、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气胸:好发于30-40岁、体型瘦长男性。发病机制不清楚,认为系胸膜下肺大疱或微小疱破裂所致,身高和吸烟是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继发性气胸:发生机制是在原有肺部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气肿、肺大疱或直接胸膜损伤所致。常见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其次见于支气管哮喘、肺癌、肺囊性纤维化等。
4、临床类型
根据胸膜破裂及胸腔内压力的变化情况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气胸发生后破损的脏层胸膜随着肺萎陷而闭合,自行封闭,呼气与吸气时均无气体进入胸膜腔。抽气后压力下降而不复升。
张力性气胸—破裂口形成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活瓣开启,气体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胸膜腔内气体不能排出,胸膜腔内压持续升高,抽气后压力暂下降而又很快复升。
开放性气胸—破裂口较大,吸气与呼气时空气可自由进出胸膜腔,抽气后压力无变化。
5、临床症状体征
症状的轻重与气胸的类型有关、与肺功能状态有关、与年龄有关。
6、影像学评估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气胸,而普通胸部后前位片正常的,应进行胸部侧位片或侧卧位片。当存在严重、复杂的肺大泡或外科性气肿使胸部X片鉴别困难,或气胸导管引流后怀疑导管移位的,推荐进行CT扫描。
X片是目前诊断气胸最经济、可靠的方法,能显示肺被压缩的程度、有无纵隔移位、胸腔积液及胸膜粘连等。典型气胸的X线为肺脏有一弧形外凸的阴影,阴影以内为压缩的肺组织、阴影以外为无肺纹理的胸腔气体。CT诊断气胸的敏感性明显高于X片,能发现少量气胸或包裹性、局限性气胸。对于患严重肺部疾病、大量肺大泡的患者,CT的诊断优势更为明显。其敏感性几乎达100%。
编者:飞宇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后注明转载来源: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