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真没研究过,但是听起来很有意思,所以接下来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猜测,信不信大家自己判断吧。
首先,我们从所周知的一句话是“酒壮怂人胆”。喝点小酒之后连平时不怎么敢说话的人都可能变得滔滔不绝,也就是说这些“汉语水平不太好”的人,都可能借由喝酒来让自己的语言水平更好一点,那么英语为什么就不能呢?从这个角度来看,不一定非得是提升了“外语”的能力,而很可能是借由酒精的“壮胆”作用,让自己更敢开口说,说得更顺畅——毕竟,不敢开口说英语几乎是国内英语学习者的通病,于是由“不敢”到“敢说”,自然给人一种水平提高了的感觉。
其次,有人觉得酒友在喝完酒后“发音变得更纯正了”是怎么回事。先得确认一下,说这话的自己到底知不知道“纯正”的发音是什么样,更大的可能性是,“感觉对方说出来的英语更有味道了”“更像那个范儿了”,这种情况的可信度更高一些。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英语的发音跟汉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英语说出来更有底气,老外讲话要用“五腔共鸣”,听起来更深厚,而喝完酒后人说话往往嗓门大,底气足,加上气氛烘托,听起来感觉自然“范儿”很足。
此外酒精会让人放松,在放松状态下第二语言的组织更顺畅自然也是有可能的。但总体来说,应该还是原来会的那些东西,通过酒精的作用比较流畅地释放出来了,而原本就不会的,不可能喝个酒就会了,所以可以认为,喝酒后原来英语潜力被激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