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智】是指个人拥有的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理智体现在当事人具备很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道德感层面上,说直接点就是指个人在辨别是非、利害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来适应和应对环境的能力。此时表现出来的理智性行为和平时所说的理智相对应,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将会表现出固执的层面,会对生活产生一定的阻碍和影响。【理性】是指人在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目的引导下、在尊崇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前提下运用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智与理性的区别:——1、理智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是人们的理性素质在自我行为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说:理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人们自我情绪管理的功能;——2、而理性则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因此说:理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来发现和证明真理的功能;
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这样相似的两个国家,又有着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我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第一章 简述英国与美国文化的异同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秉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头。这是因为美国历史受英国的影响。首先,在美国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非常大的比例。顺其自然,他们就将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性格特征、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这一片新大陆来了。 其次,17世纪,英国在所有国家中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迈入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英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久,又在全球领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势力突飞猛进,称霸全球。而美国是是它进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地区。这样的历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二 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同源性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1语言——都是英语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为主3社会交往的一些细节——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数字十三等4节日——万圣节、复活节等。第二章 英美文化差异的表现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今天我们再来英美文化,已经有很多区别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谈到了英美海归人员的不同。对留英海归的普遍评价是衣着体面、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较酸,喜欢弯弯绕,经常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而对留美海归的评价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既是说留美的海归一般穿着随意,不大讲究,即使有的场合他们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这些海归举止言行的区别其实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其实,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一、 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三、美国人的性格和英国人也是不相同的。有人把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 、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狄更斯被誉为英国幽默大师。像所有的喜剧大师一样,狄更斯让幽默颠覆人们的臆断,无论这些臆断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为英国传统的一部分。他利用这点,让读者远离了理智和理论,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乐态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带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个了无生气的商业时代,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狄更斯的幽默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文学家。比如,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响。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领神会的幽幽一笑。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钧了15条呢!”“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不屑。马克吐温曾经说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不出什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来。其实,马克吐温的说法有些偏颇。因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国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国甚至国家上享有盛誉。马克吐温的幽默中含有讽刺、机智、揶揄、玩笑,可以让你笑得流眼泪,同时让你笑得心颤。如同吃了一颗橄榄,甜中带涩。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而且目中无人;美国人说英国人保守刻板,不懂未来。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体制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领域最顶尖的教育水准,这与政府民众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不无关系。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并伴随着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国人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与信仰宗教一样的虔诚境界。而英国教育标榜自己的口号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极至,反映出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始终追求的信仰。在这种意识下使得不论是美国教育还是英国教育,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诚的信仰,近乎是一项神圣的宗教行为了。五、英美的企业文化不同。美国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创新,而英国却是保守,美国企业文化认为人人都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英国企业文化却将讲求等级观念,美国企业文化认为竞争是企业的生命源泉,而英国企业却排斥竞争。这又导致了美国企业和英国企业发展前景的差别。第三章 造成英美文化差异的原因英美文化在其各自精髓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异呢?我认为是文化的生态环境不同。一、地理环境不同。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一个是欧洲大陆,一个是美洲大陆。英国经过长期的开发,已经非常富裕。但是美国刚开始的时候是来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陆上,首批移民被称为拓荒者,所以,他们要敢于冒险。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他们也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此外,整个的欧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别也给他们带来了影响。二、人文环境的不同。人文环境的不同是导致两国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欧洲传统国家。其社会长期存在等级差别,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国人喜欢怀旧,保守,具有绅士风度,等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历史的沉淀和积累的,常若没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美国恰恰是一个没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年轻国家。所以,美国人勇于创新,强调个人价值。因为没有很多的传统的东西去给他们怀念和继承,需要他们去开拓。从另一方面讲,也没有很多的束缚,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另外,两个国家的人口组成也有区别。美国是移民国家,来自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都在美国。所以,美国的文化呈现出多面性的特点。所以,美国文化的接纳性也很强,包容性很强,可以接受和吸取一切文化因子。对外来文化呈现出的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影响到美国人身上,就是美国人十分热情,开朗,善于接受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英国的人口结构相较于美国而言,显得单一很多。所以,英国不太容易接受外来的文化。反映到英国人性格上便是比较内敛和含蓄
政治学上有对翻译没啥大问题但是现实中常常被误用混用的概念:民主(democracy)与共和(republic),好多人认为是一个意思或者相近、配套的意思——完全错误。中国19世纪以降在软硬件上全面落后于西方导致了整个精英阶层的逆向民族主义,反映在政治和社会学学术上就是盲目地美化一切舶来元素;民主被音译为德先生——高大上吧?但是在传统西方政治语境里"democracy”和“德治”其实没半点关系,苏格兰传统里民主甚至是带贬义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误解,因为儒家社会的道德价值一元论讲究所谓天人合一、顺天应人,所以“人民做主”就等同于“德行高尚”,哲学基础是实然和应然的混同。。。而共和“republic”最早指罗马的寡头贵族政体,意思大概是“各个利益攸关方达成有序妥协,没有人民什么事儿”,但近代以来经常把这两个词连用——“民主共和”。
理性为结果服务,追求目的的达成;理智为过程服务,追求逻辑的严谨。所以,理性与理智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理性是理智的目的,理智是理性的手段之一。理性的手段还包括情绪、直觉等心理过程。理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ǐ zhì,意思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出自巴金《家》:“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它被认为是一种思考、计算、衡量、推理与逻辑的能力,通常被当成形容词来使用。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理智的,代表他的行为都是经过思考,考虑过对错、前因后果,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我们会说他是理性的。与理性相对的心智能力,为直觉、感觉、情绪等,这些都是不经过仔细计算与推理,由内在冲动引导,进行决策的能力。理智(英语:reason),一种人类的心智能力。
A stable personality and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Bright and aggressive. 反应快、有进取心。Mature, self-motivated and strong interpersonal skills.思想成熟、上进心强,并具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Energetic, and fashionable 精力旺盛、思想新潮。With a pleasant mature attitude. 开朗成熟。Highly-motivated and reliable person with excellent health and pleasant personality. 上进心强,为人可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Positive with bright mind. 头脑积极、灵活。Elegant and with nice personality. 举止优雅、性格好。Active,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思想活跃、有首创和革新精神。Strong determination to succeed.有获得成功的坚定决心。Young, bright, energetic with strong career ambition.年轻、聪明、精力充沛,并有很强的事业心。你还可以使用以下词汇:outgoing 外向的lively 活泼的active 主动的person-oriented 人际取向的shrewd 世故或精明的sociable 善交际的talkative 多话的affectionate 热情的easygoing 容易相处的leadership 领导型的optimistic 乐观的venturesome 胆大、好冒险的changeable 可改变的broad interests 兴趣广泛的curious 好奇的untraditional 颠覆传统的imaginative 富想象力的experimenting 乐于尝试的original 具独创性的self-sufficient 自立的even-tempered 心情平稳的unemotional 不情绪化的placid/peaceful 平静温和的relaxed 轻松的carefree 无忧无虑的stable 稳定的happy-go-lucky 随遇而安的calm 沉着冷静的task-oriented 任务取向的tough-minded 意志坚强的reliable 可靠的persevering 坚韧的scrupulous 细心的self-disciplined 自我严格要求的controlled 自律、自制的punctual 守时的careful 小心谨慎的neat 整洁的hardworking 努力的sober 严谨、沉着的conscientious 尽责的另一个有必要陈述的方面:自己的弱点(Weaknesses),这样可以显得你很客观(objective)陈述重点在于你认为你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工作习惯,还是专业知识,或是交流能力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潜在的弱点必须附有至少一条能使之转变为一种潜在能力的积极有效的方法。(I like to see a job done quickly.)更多可以用于 自我介绍 中的词汇积累able 有才干的,能干的active 主动的,活跃的adaptable 适应性强的adroit 灵巧的,机敏的aggressive 有进取心的alert 机灵的ambitious 有雄心壮志的amiable 和蔼可亲的amicable 友好的analytical 善于分析的apprehensive 有理解力的aspiring 有志气的,有抱负的audacious 大胆的,有冒险精神的capable 有能力的,有才能的careful 办事仔细的candid 正直的charitable 宽厚的competent 能胜任的confident 有信心的conscientious 认真的,自觉的considerate 体贴的constructive 建设性的contemplative 好沉思的cooperative 有合作精神的creative 富创造力的dashing 有一股子冲劲的,有拼搏精神的dedicated 有奉献精神的devoted 有献身精神的dependable 可靠的diplomatic 老练的,有策略的discreet(在行动,说话等方面)谨慎的dutiful 尽职的dynamic 精悍的earnest 认真的well-educated 受过良好教育的efficient 有效率的energetic 精力充沛的enthusiastic 充满热情的expressive 善于表达faithful 守信的,忠诚的forceful (性格)坚强的frank 直率的,真诚的friendly 友好的frugal 俭朴的generous 宽宏大量的genteel 有教养的gentle 有礼貌的hard-working 勤劳的hearty 精神饱满的honest 诚实的hospitable 殷勤的humble 恭顺的humorous 幽默的impartial 公正的independent 有主见的industrious 勤奋的ingenious 有独创性的initiative 首创精神have an inquiring mind 爱动脑筋intellective 有智力的intelligent 理解力强的inventive 有发明才能的,有创造力的just 正直的kind-hearted 好心的knowledgeable 有见识的learned 精通某门学问的liberal 心胸宽大的logical 条理分明的loyal 忠心耿耿的methodical 有方法的modest 谦虚的motivated 目的明确的objective 客观的open-minded 虚心的orderly 守纪律的original 有独创性的painstaking 辛勤的,苦干的,刻苦的practical 实际的precise 一丝不苟的persevering 不屈不挠的punctual 严守时刻的purposeful 意志坚强的qualified 合格的rational 有理性的realistic 实事求是的reasonable 讲道理的reliable 可信赖的responsible 负责的self-conscious 自觉的selfless 无私的sensible 明白事理的sincere 真诚的smart 精明的spirited 生气勃勃的sporting 光明正大的steady 踏实的straightforward 老实的strict 严格的systematic 有系统的strong-willed 意志坚强的sweet-tempered 性情温和的temperate 稳健的tireless 孜孜不倦的 与负面性格相关的词汇:retiring 怯生的forthright 直率的pessimistic 悲观的passive 被动的unsociable 不擅社交的conservative 保守的aloof 冷漠的sober 严肃的unexuberant 缺少活力的shy 羞涩的quiet 静默的reserved 沉默的、孤独的conventional 因袭陈规的,刻板守旧的narrow interests 兴趣狭隘的down-to-earth 讲求实在的unanalytical 非分析性的unartistic 非艺术性的rigid 僵直刻板的practical 实际的、现实主义的excitable 易激动的touchy 易怒的irritable 急躁的manipulative 好指使人的cynical 好批评的、冷嘲热讽的rude 粗鲁无礼的suspicious 多疑的uncooperative 不合作的aggressive 富攻击性的vengeful 有仇必报的ruthless 冷酷的assertive 独断的weak-welled 意志薄弱的hedonistic 享乐主义的lax 散漫的undisciplined 混乱无纪律的careless 粗心的negligent 马马虎虎unreliable 不可信赖的aimless 漫无目的lazy 懒散的nervous/tense 紧张的anxious 焦虑的impulsive 冲动的emotional 情绪化的apprehensive/worrying 多虑的responsive 敏感的insecure 有不安全感restless 焦躁不安的moody 闷闷不乐的inadequate 缺乏适应力、不成熟的fun-loving 爱好玩乐的
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这样相似的两个国家,又有着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我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第一章 简述英国与美国文化的异同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认的,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美国文化秉承了英国文化的很多东西。英国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根,源头。这是因为美国历史受英国的影响。首先,在美国的早期移民中,英国人占非常大的比例。顺其自然,他们就将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性格特征、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这一片新大陆来了。 其次,17世纪,英国在所有国家中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迈入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英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久,又在全球领先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势力突飞猛进,称霸全球。而美国是是它进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地区。这样的历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二 两国文化的相同之处同源性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1语言——都是英语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为主3社会交往的一些细节——女士优先,文明有礼,保护隐私,忌讳星期五,数字十三等4节日——万圣节、复活节等。第二章 英美文化差异的表现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独立发展200多年的美国文化由于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异。今天我们再来英美文化,已经有很多区别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帖子,谈到了英美海归人员的不同。对留英海归的普遍评价是衣着体面、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较酸,喜欢弯弯绕,经常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而对留美海归的评价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就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既是说留美的海归一般穿着随意,不大讲究,即使有的场合他们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这些海归举止言行的区别其实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其实,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一、 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三、美国人的性格和英国人也是不相同的。有人把美国人的性格概括成:热情、开朗、冒险、创新、奔放活剥、直白的幽默相对应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冷漠、含蓄、内敛 、保守、理性严谨、绅士的幽默狄更斯被誉为英国幽默大师。像所有的喜剧大师一样,狄更斯让幽默颠覆人们的臆断,无论这些臆断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为英国传统的一部分。他利用这点,让读者远离了理智和理论,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乐态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带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个了无生气的商业时代,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狄更斯的幽默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文学家。比如,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响。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领神会的幽幽一笑。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槽,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钧了15条呢!”“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记名罚款。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不屑。马克吐温曾经说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读不出什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来。其实,马克吐温的说法有些偏颇。因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国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国甚至国家上享有盛誉。马克吐温的幽默中含有讽刺、机智、揶揄、玩笑,可以让你笑得流眼泪,同时让你笑得心颤。如同吃了一颗橄榄,甜中带涩。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英国人和美国人也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而且目中无人;美国人说英国人保守刻板,不懂未来。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体制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领域最顶尖的教育水准,这与政府民众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不无关系。美国人认为,一个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并伴随着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国人对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与信仰宗教一样的虔诚境界。而英国教育标榜自己的口号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极至,反映出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始终追求的信仰。在这种意识下使得不论是美国教育还是英国教育,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功利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诚的信仰,近乎是一项神圣的宗教行为了。五、英美的企业文化不同。美国企业文化强调的是创新,而英国却是保守,美国企业文化认为人人都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英国企业文化却将讲求等级观念,美国企业文化认为竞争是企业的生命源泉,而英国企业却排斥竞争。这又导致了美国企业和英国企业发展前景的差别。第三章 造成英美文化差异的原因英美文化在其各自精髓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异呢?我认为是文化的生态环境不同。一、地理环境不同。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一个是欧洲大陆,一个是美洲大陆。英国经过长期的开发,已经非常富裕。但是美国刚开始的时候是来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陆上,首批移民被称为拓荒者,所以,他们要敢于冒险。如果没有冒险精神,他们也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此外,整个的欧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别也给他们带来了影响。二、人文环境的不同。人文环境的不同是导致两国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欧洲传统国家。其社会长期存在等级差别,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国人喜欢怀旧,保守,具有绅士风度,等等。这些方面是需要历史的沉淀和积累的,常若没有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美国恰恰是一个没有很深厚的历史积淀的年轻国家。所以,美国人勇于创新,强调个人价值。因为没有很多的传统的东西去给他们怀念和继承,需要他们去开拓。从另一方面讲,也没有很多的束缚,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