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学英语有一个怪状:考过了四六级,托福、GRE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学习模式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进行“英语语文” 的学习,而不是“英语语言”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都侧重“读写”而不是“听说”。要提高口语,首先第一步是要提高听力交流是你来我往的互动,当然我们得先听懂对方的话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答复。你听到的话,便是别人说的话。别人能说的话,自然可以成为你说的话。在这一点,你可以大胆地贯策“拿来主义”。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不断地练习泛听,对听的内容只是大致地了解其梗概,并不能将这些内容准确地转化成口语。所以精听是提高听力,从而提高口语的好方法。看电影一直被大家看作是提高听力和提高英语的好方法。那么又有多少人在此收益呢?可以说有很多人,尤其是英语一般的同学们,对这一方法都望而却步了,或者刚试不久就打退堂鼓了。原因是太花时间,而且有些电影难度太大。因此,我们可以选一些与自己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小短片,如英语电影预告片,国外网站上的小视频等等。其次,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增加词汇量和强化语法:通过已掌握的语法知识将一个个的单词组织成语句是很多学生常用的口语输出方法,这也是这里所说的“两条腿走路”中的其中一条我们长得比较强壮的一条腿。但是使用这种方法会有这样的问题:1)太拘泥于语法2)太受词汇量限制3)语言组织思考时间太长加强语句的学习:很少会有学生要花五秒钟以上甚至还磕磕巴巴地说出“Nice to meet you!”因为这句话已经刻入了我们的脑子,我们无须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如果我们能够加强语句的输入,当我们需要用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流利自如地运用。所以,每天记三句话远远比每天记三十个单词更实用。这也是我们需要锻炼的另一条腿。最后,要做到持之以恒,不怕丢脸。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存在你身上的“哑巴英语”会逐渐消失。
没办法,中国的英语教育始终是站在中文翻译的角度去学,然后就是死记硬背,这种,如果一旦丢掉课本,很快就还给老师,而中国连英语都是应试教育,不管怎么改革都难。中国的英语学得好的,都是认识所有单词,但是就是听不懂,长时间去听,那也只是听得懂慢的,一旦老外说快,完全就听不懂。那些能与人英语交流的人,都是跑到外面去专门学的交际。花钱1对1学的英语就是典型的文盲英语,就是,你能跟外国人交谈,但是你不一定会写,甚至看不懂。不过,只要能交谈,真的好很多,因为,看不懂可以查字典,但是你与人交谈,听不懂你不可能找人翻译至于英语怎么学,只能在好点的外国语班学习专门的与人交流的英语,一年就会了,而不是那种在学校学九年都学不会的哑巴英语。毕竟是花钱学的,1对1,效率也比全班50多个人学得好。而且美式英语也没那么难,比如,美国,你要一瓶啤酒,那就是,beer,而不是课本的那种give me a beer 如果按照中文角度,你叫什么名字,你肯定会回答,哦,李雷,而不是,哦,我的名字叫李雷,你说着不别扭,别人听着都别扭,这就是中国英语的典型悲剧。而且在美国,很多人的英语语法都是错的,语法完全不那么讲究,因为别人猜得到你的意思,而不是课本那种,说错一个,考试不及格。其实就跟我们中文交际一样,如果什么都讲究语法,那就完蛋了,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叫李雷,你好,您今年多大了,我今年的年龄是20岁,OH MY GOD, 完蛋了。how old are you? 回答:20 就完了,课本就要求语法什么的,那你怎么跟别人交际啊,别人听着那么别扭,如果谈生意,人家都不愿意跟你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