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时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侏罗纪的名称取自于德国、法国、瑞士边界的侏罗山。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 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今译汝拉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 白垩(è)纪(Cretaceous Period)缩写记为K,源于德文的白垩纪名(Kreidezeit)的缩写。“白垩纪”一词由法国地质学家达洛瓦(Jean Baptiste Julien d′Omalius d′Halloy)于1822年创用。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的较长一个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关于白垩系的分统有2种意见 ①从阿尔布阶与赛诺曼阶之间划分上、下白垩纪 上白垩纪 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 70.6 ± 0.6 – 65.8 ± 0.3 百万年 坎帕阶(Campanian): 83.5 ± 0.7 – 70.6 ± 0.6 百万年 桑托阶(Santonian): 85.8 ± 0.7 – 83.5 ± 0.7 百万年 科尼亚克阶(Coniacian): 89.3 ± 1.0 – 85.8 ± 0.7 百万年 土仑阶(Turonian): 93.5 ± 0.8 – 89.3 ± 1.0 百万年 森诺曼阶(Cenomanian): 99.6 ± 0.9 – 93.5 ± 0.8 百万年 下白垩纪 阿尔布阶(Albian): 112.0 ± 1.0 – 99.6 ± 0.9 百万年 阿普第阶(Aptian): 125.0 ± 1.0 – 112.0 ± 1.0 百万年 巴列姆阶(Barremian): 130.0 ± 1.5 – 125.0 ± 1.0 百万年 豪特里维阶(Hauterivian): 136.4 ± 2.0 – 130.0 ± 1.5 百万年 凡蓝今阶(Valanginian): 140.2 ± 3.0 – 136.4 ± 2.0 百万年 贝里亚阶(Berriasian): 145.5 ± 4.0 – 140.2 ± 3.0 百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