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克里希那穆提 (1918年7月9日- 2007年3月22日) 全名:Uppaluri Gopala Krishnamurti, 印度开悟大师,哲学家。人们称他为U.G.krishnamurti,以区分另一导师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U.G.krishnamurtiUG出生于婆罗门家庭。他姓乌巴鲁瑞Uppaluri,母亲生下他以后就去世了。临终前,母亲告诉他的姥爷“这个孩子到达的彼岸,高度难以测量”。富有的律师姥爷,对这句话非常认真。为了教育好UG,辞去了律师职业。姥爷和他的朋友们相信,UG的前世是个有成就的瑜伽师,离开悟近在咫尺。也就是说,童年的UG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从他能记事起,每天早晨4点钟,一个几岁的孩子就被叫醒去同大人们诵读印度教的经典,以至到了7岁的时候,UG已经能够背诵绝大多数的经文。他发现,神圣的人们都有一个特点:非常虚伪。他们的所言所行,并没有反应在他们的生活中。他回忆说,姥爷每天静坐一两个小时,却在有一天,被一个两岁的孩子的哭声吵醒,竟然把这个孩子的身体打得乌青。或许是这种行为和信仰的巨大反差,让UG决心去自己发现真相。少年和青年的UG对于众人所热衷探讨的佛陀,基督的觉悟状态充满了好奇心。他好奇众人所说的自由,解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从14岁到21岁,他跟随印度教的Sivananda学习瑜伽,静坐和各种典籍。经历了书中所谈到的三摩地,超级三摩地,然后他对自己说:思想可以创造任何你想要的经验-至乐、至美、狂喜,融于虚无,但我所要找的一定不是这些,因为我还是同一个人,机械地做着这些事。静坐对我没有价值,不可能带我到任何地方。终于有一天,当他看到他的老师在背地里偷吃芒果的时候,他下定了决心寻找自己的生活。青年U.G.克里希那穆提青年的UG开始了独特的探索,性的冲动开始让他充满了疑问,他自小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性的信息,他好奇为什么头脑里会有性的形象。他任由这种性冲动存在(直到他结婚前,他并未有性行为),并且开始自我发问:这些形象不来自头脑里,也没有来自外在世界,这些性的形象和冲动来自何处?他说,对于他来说这比莲花盘坐的静坐更为实在。他要发现这种冲动来自何处。因为他觉得对于他来说,这种内在的冲动如此自然和真实。他开始疑问,为什么众人都在否定这种自然的状态。21岁的时候,UG对所有老师的怀疑达到顶点,他怀疑佛陀、基督等师者不但迷惑了自己,也迷惑了众人。他说,这些人所描述的状态在哪里?这些状态似乎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众人说,不要生气,但我总是生气;我贪婪,但众人却推崇不贪婪。他觉得一定是哪儿错了。对他来说,性冲动、生气、贪婪非常真实自然,但众人所谈论的却非常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