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知识:民防的含义和主要任务:民防,是公民防护、防卫的简称,是组织人民群众平时放在救灾与战时防空的统称。具体讲就是,和平时期进行自然灾害与人为事故性灾害的救援行动;战争时期组织人民防空斗争,开展抢险抢修、救护防疫、治安等活动。民防分为平时主要任务和战时主要任务。平时任务主要包括:1.开展民防教育。2.建设和维护民防工程。3.建立指挥通信系统。4.制订抗灾救灾预案。5.组织和训练民防专业队伍。6.应付平时灾害。战时任务主要包括:1.适时发放预警信息信号和解除警报信号。2.组织人员、物资疏散掩蔽。这是战时防空袭的有效措施和基本任务之一。3.组织城市管制。4.消除空袭后果。5.配合军队作战。民防的作用和主要手段:民防的作用,是与自然灾害、敌人的空袭和人为灾害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避免和减少损失。民防的作用是与民防的任务密不可分的,民防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民防完成平时和战时的任务上。一是发挥战略威慑作用,力争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以实力避免战争;二是发挥国防教育职能;三是平战结合功能。民防的基本手段,概括起来就是“走”、“藏”、“消”三个字。“走”,就是适时地组织人员疏散。在空袭或灾害到来之前,把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防护方法。“藏”,就是及时地进入民防工事隐蔽。民防工事具有很好的“三防”(防核、化、生)和防炸弹功能,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消”,就是及时地消除空袭或灾害造成的后果。防空警报的种类:防空警报,是防空袭行动的信号。对于战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夺取防空袭斗争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空警报种类有三种:一是预先警告。它的用途是:在敌方对我方攻击有预兆时发放,要求人员开始疏散。鸣放方式为:鸣36秒,停24秒,3遍为一个周期(共3分钟)。二是空袭警报。它的用途是:在敌方对我方将要攻击时发放。鸣放方式:鸣6秒,停16秒,15遍为一个周期(共3分钟)。三是解除警报。它的用途是:在空袭或战情暂时缓解时发放。鸣放方式:连续长鸣3分钟为一个周期。防空警报鸣响时的行动:听到防空警报鸣响时,所有人员应沉着冷静,行动迅速,按照统一指挥进行自身防护。当预先警报鸣响时,与“三坚持”(坚持作战、坚持生产、坚持工作)无关的人员,应迅速停止手中的工作,准备个人防护器材,配齐个人防空应急包内的一切急需物品,了解人防工程的出入口以及进行疏散隐蔽的行动序列。居室内的居民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熄灭炉火,关闭煤气、液化气等,以免遭到袭击后发生次生灾害等。当空袭警报鸣响时,应迅速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应急包,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人防工程内,避免出现争抢入口、喧哗、吵闹等现象的发生。当解除警报鸣响时,说明敌人空袭已经停止。这时人员应根据指挥员的统一调度,有秩序地离开人防工程,切不可一轰而散,出现踩死、踩伤等不良现象。民防工程的作用:民防工程在战时和平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战时。民防工程能够保障在工程内的人员遇到核、化、生武器和常规炸弹袭击时的安全;保障党、政、军机关继续进行指挥;保证生产进行、医疗救护、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生活和支持战争的需要。2.平时。由于民防工程具有冬暖夏凉、节省能源、减少占地面积等特点而被广泛开发利用。利用范围主要涉及交通、储存、商业、生产、医疗等领域,以及地铁隧道、通道等。地下商场、文体娱乐场所、地下工厂、车间、地下养殖种植场等,也都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民防工程受到法律保护,应按标准建设,不得擅自拆除或影响其使用,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民防工程的使用:民防工程有较好的防护功能,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但使用不当,会造成意外损害。因此,要注意使用要求和在工程内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