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姐妹们还有没有啊??我也想学学!
如何品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品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高于饮茶解渴,“品”字包含了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的身心感受。 品茶的五要素是“茶、水、器、境、艺”。要品好茶,好茶叶、好水、好茶具、好环境、好技艺缺一不可。 茶叶是基础。不同茶具有不同的香味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茶类的消费习惯。 茶的色、香、味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茶是红花,水是绿叶。水质能影响茶叶的香味。建议茶客不用自来水,多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桶装水。 过去花茶为什么在北方畅销?原因之一是以前水质不好。北方的水质大多碱性太重,只好用这种口味重的花茶掩盖水的味道,尤其在陕北,一部分人饮用香味更重的玉兰花茶。 现在为什么绿茶、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在北方销量增加?原因主要是水质的改善。现在北方的城镇居民大多饮用桶装矿泉水,这样的水泡出的茶香味很好,于是,人们更加重视品茶叶本身的香味。 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味,更好地展示茶叶的色与形,茶具本身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常用的主要有陶瓷茶具、玻璃和紫砂茶具。 瓷器以白瓷为上,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雪白的瓷器能衬托出铁观音茶水美丽的颜色。 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碧螺春”时,茶叶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余。 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有透气性,能保持茶叶的本色,造型千姿百态,可供人欣赏。 要充分享受品茶的妙处,还要有良好的品茶环境,环境的首要条件是洁净雅致。古人常选择花间、松下品茶。现代人则在各种中高档茶馆。其实,现代人的家庭条件和茶馆条件相当,只要您有雅兴,在家里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品茶,又别有一番情趣。 茶艺指泡茶的技艺,茶叶用量、水量、水温、时间、次数。一般泡铁观音用7克茶、浸泡时间因个人口感而定,一般在30-60秒出汤、可连续泡7次左右;而泡绿茶用3克茶、150毫升85摄氏度的水、冲泡5分钟、最多泡3次。其实,最好的泡茶方法应该是用白瓷壶或盖碗泡上30秒-1分钟,再倒入小杯中品尝,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喝到最后的一口茶的香味质量都与第一口相当,这就是为什么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香味大家感到比较好的秘密。而传统的泡茶方法由于茶叶在长期的水热作用下早已变黄,茶水带有水闷味,早已没有茶叶的鲜爽味了。 安溪茶艺的主要内容: 赏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茶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碗盖上的“盖香”) 观茶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茶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如何选购好茶叶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具体如下: 看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气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肯定也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看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 闻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尝滋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特征如下: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 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 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 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甄别 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1、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通化市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明确目标,齐抓共管,协调发展。通化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共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落实了市委常委联系县(市、区)、市级领导包点、部门帮扶、企业帮建的帮扶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村三帮”、“村企共建、村企互赢”合力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格局。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通化市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部门包保方案》、《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了建设新农村的标准、类型、考核办法和程序,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通化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针对性地制定下发《年度工作方案》或《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典型示范,创新思路,整体推进。2006年以来,通化市新农村建设经历了试点、推进、示范、整体推进、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标杆村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点线结合、扩面成片”的原则,突出抓重点、树品牌,将全市农村按地域、产业、富裕程度、民族特点等,分门别类,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给予重点建设和扶持。2006—2009年,通化市先后启动了整体推进县2个、乡镇10个,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119个;2010—2012年,实施了第一轮“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程;2013年,实施了第二轮“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程;2014年,启动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31个重点村建设;2016年,实施第二轮新农村建设32个重点村建设。通化县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先行一步,于2008年率先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试点工程,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实现了农村环境整体提升,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目前,按照《通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经考核评比,全市行政村全部达到达标村的标准,有50%以上的村达到先进村的标准,175个村达到标兵村标准,10个村达到标杆村标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推进城镇化步伐。通化市从解决“路水电气房”等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实施了创建标杆村、打造魅力乡村、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打捆使用、集中投入,发挥资金的最大带动效应。各县(市、区)财政也都设立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了政府资金支助、农民自助、包保单位赞助和社会各界捐助的投入机制。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20多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6.6亿元、乡镇财政投入5.7元、村集体投入7.7亿元。市委、市政府连续九年开展包保帮扶工作,投入帮扶资金7326万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2158万元。全市行政村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2万项,完成投资416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7885个,完成投资33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854个,完成投资64亿元;社会公益事业项目3874个,完成投资19亿元。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6.1万户;建设农村水泥路2008公里;修建边沟1466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22处,受益人口110万人;修砌围墙264万延长米;修建统一大门3.1万个;农村健身广场、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多年的努力,通化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同时还向省内外推介通化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改善环境,整体推进。通化市围绕“三线一环”开展了村屯整洁、绿美化栽植、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强力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步伐,强化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及绿美化资金28.4亿元,新建垃圾点6278个、卫生厕所8.5万座;安装路灯1.7万盏;种植绿化树木2719万棵,绿化公路里程达到1834万公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样板村群引领,提升建设水平。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推进的基础上,还集中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优势,集中打造高标准村屯,充分发挥标杆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兴村型和环境优美型”四种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现已形成了像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的产业发展型;通化县快大茂镇向前村、辉南县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的民俗特色型;辉南县抚民镇榆树岔村、东昌区金厂镇上龙头村的旅游兴村型;柳河县安口镇烧锅村、二道江区铁厂镇四道沟村的环境优美型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农村建设样板村,这些样板村基本实现了“六统一”,即边沟、围墙、绿化美化统一,大门、门楼统一,房屋、墙体颜色统一,厕所规划建设统一,村屯亮化统一,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填埋处理统一,进一步增强了示范性和带动性。这些村不仅在环境建设、村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而且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做支撑,村集体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目前,通化市共评选出30个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打造出4.4万个美丽庭院和4.95万户干净人家。通过创建美丽乡村、评选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民主动参与,农民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为调动广大农民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化市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和投入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引导和实行村民“一事一议”民主管理新方式等,全面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农民感受到自己是主人,建设新农村、新家园是自己的事,使农民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来,把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农村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几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直接带动农民投资投劳折款达72.1亿元,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总结和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办法,结合全市实际,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运用就近处理型、集中转运型、资源回收利用型等三种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坚持“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多方筹集保洁经费,成立保洁队伍、聘请保洁人员和购置保洁车辆。同时,鼓励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的方式,创新农村卫生保洁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目前,全市685个行政村成立保洁队伍691支,有保洁人员3358人,其中,保洁人员纳入公益性管理岗位231人,纳入财政统一开支1013人。
Four largest tea-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The Chinese fourth largest tea regions / areas.
【tea Origin】"Our country will start drinking, everyone is made, today. But in general can be started in the Han, while prevalent in the Tang. Tang before tea, Lu Yu," Tea "Volume under the" six-drink tea, "Overview for Introduction of, said: "tea for the drink, the Shennong even hear the Duke of Zhou in Lu, Qi has yan yingHan has Yangxiong, Sima Xiang-ru, Wu has韦曜Jin Liu Kun has, Zhang Zai, far zu na, Xie, Zuo Si's followers are drinking behavior. "But the number of non-historical facts. Longitudinal are facts, non-additive representations, would not be easy to specify." Tea, "goes: Shennong" eat by "" Tea Tea久服effectively Yuet-chi "(Liu Yuan-long" History of Tea "in Volume I). Lu Yu, "Tea" at Shennong that tea, but "eat by" as the pseudo-books, known to all, as far as insufficient. "Mailyard" yes "bitter tea," the sentence, the Bank of "Yi" as the Duke of Zhou at works , Samuel thought that since the Duke of Zhou until tea, I wonder what "Mailyard" non-making in the Duke of Zhou. insufficient evidence of drinking initiation.The benefits of drinking tea in many countrie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erits of the drink, in the end, think: Tea for the best drink in the elderly.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tea contains protein, fat, more than 10 kinds of vitamins, as well as tea polyphenols, caffe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such as near 300 kinds of ingredients, with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lay a wide range of health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最出名的是印度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以及中国祁门红茶这三个。档次不一样的话不好比,其中单论极品的话大吉岭红茶可能更为出色,因为有香槟的口感。欧洲人也有用红茶与水果油做出的伯爵茶,伯爵红茶在欧洲很受欢迎,不过好红茶价格其实都对普通人来说都挺贵的(1)红茶中的香槟一大吉岭红茶大古岭红茶是世界公认三火红茶的第一名。因为茶汤颜色和口感酷似香槟,所以也被人称做“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分为金人吉岭(G()lderlDarieeling)茶区和大吉岭(Darjeeling)茶区两种。前者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稚山脉海拔约两千公尺处,产量稀少珍贵,有着卓然不同的魔香葡萄的芬芳,茶色明亮动人。后者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稚山岳海拔约一千五百公尺处,最好的出产在5~6月,顶级的大吉岭因为含有许多黄金蕊之称的新芽,被称为“红茶中的香槟”。因为独特的香味,需要纯饮才可以完全体会其中的妙处,泡茶的时候相对于其他茶叶,需要稍久焖(约5分钟),这样才能把茶的香味完全释放出来。(2)锡兰高地红茶 锡兰的高地茶巾乌沃茶最有名。混合了薄荷、铃兰的芳香,微苦但余味甘甜的乌沃茶,有着极其动人的茶汤。橙红明亮的茶汤表面,有金黄色的光圈,j尤如加冕一般;汀布拉茶的汤色鲜红,滋味爽口柔和,带花香,涩味较少。努沃勒埃利耶茶尢论色、香、味都较前二者淡,口感稍近绿茶。(3)中国祁门红茶中国最好的红茶非祁门红茶莫属。它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泡过的茶渣郜是鲜艳红亮的。(4)烈茶一阿萨姆红茶深铜红色的汤色透着麦草香,麦草香中掺着玫瑰香。这款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溪谷一一带的烈荣,足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它的茶味浓烈,有甘醇的余香,非常适合在早上加入牛奶饮用,因为属于浓烈红茶,泡茶时间要短一些。视叶片人小向定,超过1厘米的,泡4—5分钟,叶片在l厘米左右又有些叶芽的,泡3分钟即可。(5)伯爵茶伯爵茶,据说是维多拉亚时期,一位格雷伯爵曾到中国游历,期间一位福建人赠与他红茶叶和佛手柑油,格雷伯爵返回英国后,一次不小心把佛手柑精油滴到红茶里,却没想到,那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于是伯爵红茶由此诞生,英文称EARL GREY。也有人说,伯爵红茶,原是中国人的发明,由格雷伯爵带到英国并发扬光大。然而我更相信前一种说法,毕竟第一次喝到伯爵红茶,就是在西餐馆子里。如今最好喝的伯爵红茶,也是英国人的Twinings,又有许多衍生口味,都是水果油和红茶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