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以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在雅尔塔体系中被分离的东西德统一,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及原属于苏联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的东欧转入西方阵营。
扩展资料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以及由此确立的旨在遏制德、日军国主义复活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的战后国际和平秩序和法权体系。
雅尔塔体系建立并且尚未稳定,美国与苏联之间便开始了冷战。从1946年3月5日丘吉尔以“和平砥柱”为题的富尔敦演说,到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冷战时间持续长达近50年。美苏冷战,尽管规模巨大,但大体没有突破雅尔塔体系确定的框架。
苏联解体及随之而来的欧洲雅尔塔格局解体后,美国外交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脱离美苏争霸时期那种以冷战为主兼顾雅尔塔制度的政策,转而采取——开始是半推半就而后就是直截了当地——通过摆脱雅尔塔制度,尤其是其中监督日本的法律责任,并通过绥靖日本而强化遏制中国(和俄国)的冷战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尔塔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雅尔塔体制与二十一世纪亚太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