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研究确定的“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英文译法”,已在 2020年底发布的新版轨道交通线网图中率先应用,并将逐步扩展至地铁全路网系统。位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年底,6号线西延开通前后,6号线沿线车站对站台门上方的通长看板进行了更新。
这次更新不仅增加了西延线的线路图,同时也 更改了各站英文译法。“不过,站台门上的英文名字改了,立柱上的站名牌和线路图中的却没改,所以现在 两个英文站名‘打起架’了。”
如 “蒲黄榆”写为“Puhuangyu”,“宣武门”写为“Xuanwu Men”。以名胜古迹、纪念地等命名,或有约定俗成、长期沿用且中外普遍接受的英文名称的站名,继续使用英文译写。如 “颐和园”译为“Summer Palace”,“国家图书馆”译为“National Library”。站名以“东、西、南、北”等方位词结尾的,方位信息统一用英文缩写标注解释。如 “角门西”写为“Jiaomen Xi (W)”,“北海北”写为“Beihai Bei (N)”。
管庄站的翻译为何更改成现有的样式?此前北京地铁回应称,因八通线管庄站与15号线关庄站拼音相同,为方便外国乘客区分,八通线管庄站就译写为“Guaan Zhuang”。现北京地铁车站英文站名译写,除具有专有英文的站名外均参考拼音的译写方式。虽然地铁站名增加了一个字母“a”以示区分,但车站周边的公交站、地名等均未添加,仍然采用汉语拼音的规范进行译写。
由于外语标识的更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标牌制作、更新周期、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同一站名译写不同的情况。市交通委将协调相关单位根据新版译法,结合地铁系统升级改造与标牌更新,逐步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