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英语的一些心得体会--------------------------------------------------------------------------------来源:洪恩论坛 English Cafe 日期:2005-1-31 作者:panpanpan 阅读:31492 次 好,事实我说过多次了。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其实只是我坚持下来了而已。还有一点是我比较讲究平衡,就是说“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个阶段这四门功课都应该有所侧重,但无疑每个阶段这四门功课都不能落下。我读初中的时候学过英语,后来就几乎没怎么接触了。在后来的十几年时间里全身心都在古典吉他的学习上。后来接触到电脑,深深喜欢上了电脑。再后来上了网。东玩西玩,觉得好象不是正经。决定静下来学一样有用的东西。想了想网上好象英文很多,自己对英文也不讨厌,于是就决定学英语。开始我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要通过什么什么级的(事实现在也没有。事实上正是这种自然的心态让我更能静下来学习,没有犯欲速则不达的通病),当时我只想一天背三个单词,我想一年下来也有一千来个单词了吧。三年下来应该有三千多的词汇量应该日常应用应该没问题了我想(事实这是很天真的想法。三千词汇量根本不够用。因为英语里的同义词非常多,一种idea有好几种甚至十多种表达方法,且这些方法各不相同各具风味。。。不过这些都是我后来才慢慢体会到的)。于是我就老老实实从小学英语开始背单词。这一点我觉得我也做对了,就是老老实实来,不要以为自己英语有多好而看不上小学英语了。很多人通过了所谓四级,但写出来的东西破绽百出,其实是小学水平都没有。很多朋友可能不服气,但我说的是事实。我在洪恩英文论坛呆了四年多,看过的帖子也没少了。关于这一点,钟道隆教授也反复提到过。我很高兴我当初没有好高骛远。背了三个月英语单词后(对了,我用的是洪恩的作品《开天辟地背单词》。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一款非常了不起的背单词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例句和词义辨析,是相当不错的教材。事实上这样的好教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你学了就必须订住一个教材学,不要老换来换去),我突然想起到网上用英语聊聊天看。这里还要插入一点。我说的一天背三个单词的概念。我说的三个单词是三个主单词。事实上我要求自己记住这些单词的用法,它们的相关词,例句等。这样一下来,事实上三个单词是不止的。但我这样的方法比有的人一天背几十个单词甚至几百个单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一天背几十个单词时肯定不可能同时掌握单词的用法及相关词。这样的方法往往一个单词记一种含义囫囵吞枣。看起来好象真的一天记了几十个单词,心理感觉不错。殊不知英语单词一个词可以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含义,你记了一种含义可以说是与没记没什么分别。到了真正的语境你照样认不到这个字。至于说一天背一百多单词的,我压根儿就认为只是吹牛。纯粹脱离语境背的单词,过了一个月我保证你连十分之一都没了,更谈不上应用了。所以这东西是不能急的。词汇量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这绝不是掌握英语最最关键的因素。词汇量小不是问题,有词典嘛。只要你坚持阅读,词汇量自然会越来越大。就好象是内功,是要长时间的积累的,没有速成的办法。速成的往往不是正派功夫,而邪派功夫是有很强的副作用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感,对英语整体的把握感。这是最难获得的东西。另外,词组量这个概念我从来没怎么听到过,但我想提出这个概念。英语里词组量在很多程度上甚至比词汇量更重要。往往两个很简单的词组合在一起就会生成完全你意想不到的含义及用法。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put up with 是忍受的意思。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个固定的词组,你怎么知道put, up, with三个字放在一起是tolerate的意思?而且就是忍受,容忍英语就有很多种表达法如bear, stand等。如果你背词背到bear只记一个熊,stand只记一个站,这样的词汇量有什么用?这样的有等于没有。跟词组量一样的,还有英语的很多俚语的用法,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教科书很少会强调俚语的用法。就是词典也专门注出“inf”,表示"informal",即不正式的用法。然后学习者就认为这种是不正式的用法,不重要。错了,完全错之极矣。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翻译了不少英文网站的掌上电脑资讯,使用报告等文章,就是这样的文章,他们也非常喜欢用俚语。老外在大部分场合都很随和,这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上,不象我们中国人讲究正儿八经。另外,我在洪恩Canuck's Comments里也经常看到外国朋友的文章里经常有俚语的用法,有些用法甚至词典上也查不到。但他们是很随意说出来的,就是说,这是他们很经常用的用法。其他关于格言等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一般来说格言的使用率低得多,这里先不提。很多人批评我们的英语教学系统,说学了十几年英语,连最基本的英文报刊,基本的会话都不会。问题在哪里?就在这里!就是我提到的上面的这些因素。书面英语跟实用英语可以说是两回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谁也离不了谁。再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打招呼。我们书上学的是how do you do。很正式,绝对规范绝对经典。但人家很少有这样说话的。他们一般就说,how you doing, how's going on? what's new? how've you been, 称呼一般也说buddy, pal, dude, man, 不一而足,而很不常说很正式的sir或Mr.。我们考试绝不会考这些内容。我们考很复杂的语法。人为把简单的东西弄得复杂,然后再来考你。然后你考出来又怎么样?你拿到一张合格证。说你做对了题目,了不起。他们拿给linguist研究的东西给你考,但你离成为linguist还远远边也碰不到。然后你拿着合格证,看到正式的英文网站还是脑袋一下子就大起来。于是就有人说,英语太难了。是啊。太难了。扯远了。话说我于是蒙蒙懂懂(忘了怎么写这个成语了)来到了洪恩的英语聊天室。呆了半天我发现我可以至少和人用英语打招呼,聊些很简单的话题。这是一个很鼓舞人的经历。后来我上网几乎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用英语聊天。它能保持我的兴趣。它让我觉得我在进步。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朋友的兴趣很重,可惜持续时间太短。关键在于学了不用。苦苦学了几个月而不用,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前面很多又忘了。于是很苦恼。问题的关键就是学了不用。英语毕竟是一种交流工具,不是某种思维逻辑推理,它靠的是积累而不是分析。当时我在英语聊天也学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即用上了“聊天风格的英语”而不自知。幸运的是我后来碰到一个英语非常好的人,她的英语非常好,打字非常快,更强的是她从没有misspellings,哪怕是在聊天的时候。她是对我的英语学习起了非常关键的帮助的人。但她不喜欢我在别的地方提她的名字。我非常佩服她,于是给她邮件。她当即给我指出来说,要给她写信,必须首先用正规的英语:该大写的一定大写,标点要规范,严禁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如聊天室常见的u, (you), i (I) ppl (people) 等。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决定改。然后我一决定就改,一改就成了。现在我可以非常轻松地用规范的英语写一段话,大小写绝不会弄错,也绝不会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因为这已经是我的习惯。因为我学过十几年的古典吉他,我的手指远较一般人来得灵活。在吉他演奏中,对手指的放松与单独运动能力的强调是打字的一万倍。所以这一点来说并不是难事。再后来我来到了洪恩的英文写作交流论坛 Canuck's Comments。然后也是一呆四年多。我都在这里练习写作。大家可以在那里搜我的ID,看看我四年前的英语是怎么样的,确实是很差的。可以说比大部分我们读者的英语还烂。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写。那个论坛可以说是见证了我的进步。那边我从两颗星到三颗星花了很长时间。当时第一篇三星文章是写一次和朋友到一个当地的小山上玩的经历。获得三星后我很高兴,我老师(前面提到的)也给了我很多鼓励。我在Canuck's Comments里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这种帮助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现在给新手也会尽力鼓励与帮助,因为我当时也是这么过来的。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难摆脱的问题,即写作的英文“聊天体”严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分开得很清楚,没有上下呼应更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不过好在我意识到了后就有意识改善这些东西。虽然我现在很忙,那个论坛还是我的每天功课之一。因为在那里我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阅读,回复,这就是用英语。to use or to lose,真是明言。后来的几个英语资料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极力推荐的是赖世雄的中级英语148课与高级英语38课(这个我现在还在听),沛沛英语(听了n遍),走遍美国(听了n遍)。到现在为止听得最多的是赖世雄的高级英语。关于这个我以前我发过一个专门的帖子,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些资料除了走遍美国我都有在论坛上连载过,真的是非常好的资料,值得我们花时间在上面。如果你想提高写作技巧,我认为高级部分是绝好的教材。。。。没想到一写就写了这么多。干脆单独发一个帖子吧。我知道我的帖子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们学英语最重要的是什么?要胆子大,不要怕人说。然后我就做了。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