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Again》
中文名《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别名《一切从音乐再开始》、《曼哈顿恋习》
出品时间:2014
故事剧情并不复杂,一个失恋的唱作人和一个失意的音乐制作人在酒吧相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制作一个很棒的音乐专辑。同时,两人原本乱糟糟的生活,也因为这次相遇而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关于电影简介就到这里。毕竟我不是推销电影的,但我能告诉你的是,《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不会浪费你的100分钟。
看完这个电影后,有两个方面我想简单聊几句。一个是叙事手法,一个是故事质感。
如果拉时间轴看的话,你会发现,电影直到44分钟才进入第二幕。按照惯例,一般会在四分之一处进入第二幕,而《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则是在接近一半的位置。可能普通观众并不在意这种小事,但在创作上,打破常规是需要冒风险的。除非有更好的理由,否则尽量不轻易打破惯例。而《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正好有很好的理由。
这个电影的第一幕,也就是44分钟之前,采用的叙事手法很有趣。它以酒吧相遇为钉子,将两个主角的故事线串联在一起,同时在铺垫两个主角生活状态时剪乱了时间线。
第一幕的结构是这样的,开篇女主在酒吧唱歌,吸引了音乐制作人的男主。随后,时间线倒带,回到男主走进酒吧之前。通过一系列场景,我们知道男主是个生活失意的中年男人,生活和事业双重打击,加上酒精麻痹和自我否定,走进酒吧时,男主半只脚踏入自杀边缘。听到女主的歌曲后,时间线回归正常,男主毛遂自荐,两人相互认识。但为了交代女主为何不愿签约,时间线再次倒带,从女主视角展开,直到女主走进酒吧。
简单来说,第一幕用了两个倒叙,并都汇合于酒吧相遇的现在时。这给我的一种独特的观感——动静结合。我觉得这种叙事手法很有美感。
而在后半部分的内容,分成两幕还是看作一幕,我觉得都不那么重要。我关注的是,《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如何推进故事?除了最基本的场景转折手法外,故事进展主要体现在多条次情节的融合。女主介入了男主与女儿的关系、男主与妻子的关系,而男主也介入了女主与前男友的关系,男女主之间还有音乐事业线、似是而非的搭档爱情线和各自的感情线。每个次情节都不复杂,但交织在一起就呈现出另一种多样性的美感。与此同时,电影还加入了多首歌曲的唱作现场,给人以非凡的听觉体验。听歌的时候,我甚至想要一起舞动。
此外,电影用乐器魔法自发声的方式表现男主的编曲能力,我觉得真是很有创意,直观的让观众感受到编曲的魅力。
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故事质感。从歌曲听觉层面,到故事情节发展,再到人物形象和理念,《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都传达出一种朴素纯粹的质感。
歌曲风格我就不多说了。在剧情上,男主和女主很有默契,仿佛天作之合,但电影并没有往爱情上走。我一度担心两人会亲吻上。尽管情理上是没问题的,但会破坏原本朴素纯粹的故事质感。
什么意思?
因为电影开篇,女主百般不愿的上台唱歌,台下听众反应平平,唯独男主眼睛闪烁着亮光。这是知音在冥冥中的相遇,同时也定下整个电影的基调——男主和女主是知音。在我的理解里,两人的关系是超越世俗的关系,在音乐世界里的知己和伙伴,如果加入爱情,会打破那种纯粹。当然,电影中确实有两人暧昧的场景,距离爱情仅有一步之遥,但电影及时收住,真的是很棒。不是说爱情、知己不能相容,也不是说哪种更高级,而是在我的审美里,《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的处理更具美感。
而在人物形象和理念上,《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更是风格统一。男主不屑于商业化运作,他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且他坚持这种理解。女主不屑于出名,创作音乐是为了愉悦自己。在专辑制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考虑这事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成名?他们只是沉浸于音乐创作,无比享受这个过程。有了零基础创作漫画的经历,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在结尾的时候,他们能平静的说,专辑不发行了,改为线上发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女主的前男友,他成名了,却被捆绑在听众里,非常重视听众的反应。相比之下,女主在音乐世界里反而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