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洁玻璃(Easy-clean glass)”,通常在商业上也被形象地称为“自洁玻璃(self-clean glass, 或者Auto-clean glass)”。它是泛指在玻璃表面上涂抹一层特殊的涂料后,使得灰尘或者污浊液体(包括含水,甚至含油的液体)都难以附着在玻璃的表面,或者比较容易地被水(或者雨水)冲洗掉,这样玻璃表面非常容易保持清洁,减少了清洁玻璃表面的麻烦,也可以节省日益匮乏的水资源。这种特殊的涂料就是所谓的“易洁涂料”,或者“自洁涂料”。它是利用物体在自然界所具有的二个基本物理特征而开发出来。所谓易洁玻璃就是玻璃表面拥有高疏水性相近莲花效应,使水无法被玻璃完全沾附,让水滴本身的表面张力产生水滴状的现象,水滴会自然滑落带走尘埃,使玻璃拥有易洁效果,灰尘也将无法堆积, 比起一般玻璃的水渍淤积,长期下来效果有相当明显的差异。二个基本物理特征的现象表现相反,分别是: 疏水性(也叫“憎水性,英文:Hydrophobe):是指一种物质(的分子)对水有强烈的排斥作用。
水在疏水性物体的表面时则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接触角而成水滴状。我们常见的荷叶就有这种效果。亲水性(英文:Hydrophile):是指亲水性指分子能够透过氢键和水分子形成短暂键结,使得水特别容易和亲水性的表面结合。我们常见的毛细管现象就是这种原理。自洁超亲水玻璃膜中含有一种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它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使膜表面吸咐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分解而除去并杀死表面微菌,达到自洁的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有机物和氮化物等有害污染分子的除去,一般的室内光线就可以启动的自洁功能;而膜的超亲水性要归结于表面双亲区域的形成,当光照射在膜表面,表面膜中的桥氧键吸收能量发生断裂形成氧的空缺和低价金属离子,后者离解空缺周围的化学吸咐水而形成亲水区域,其它的表面区域则保持疏水状态,而水滴总大于(几个数量级)这些亲水区或疏水区,因此,水滴在经过一定时间光照后的膜表面会完全铺展开来,这种情况类似于二维毛细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