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的学习技巧 1、学好总论和各章的概论 总论和各章概论是最扼要的。总论概述了中药学发展源流和基本理论(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各论中的概论将该章中的药物共性和要点概括出来,如果把概论部分理解掌握了,那么对本章节的具体药物的共性就掌握了。掌握了共性,基本就掌握该类药的主要性味、功效、主治了。 2、多看目录,掌握重点药物即药物特点 先抓住重点药(掌握药), 以重点带动一般,触类旁通去记。例如学习清热泻火药这一节,应以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等为重点,对其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等理解透彻,牢固掌握;再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的功用;其它如寒水石、竹叶、莲子心、熊胆、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等一般性的药,只要记住其特点就行。掌握了每类药的特点和有什么药以后,再进一步记住各药特点,如发散风寒药中,麻黄为峻汗之剂,紫苏长于行气宽中,并解鱼蟹毒;生姜长于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香薷为夏令解表药,长于和中化湿解表;连翘为“疮家圣药”,善于治疗肺胃出血的药是白及、紫珠,善于治疗湿痰要药是半夏等等。 3、掌握重点药物功 首先应理解各种功效术语的含义。有时动词不同,含义迥异,如祛风与息风,化湿、燥湿、胜湿与利湿,决不可混用。有时动词改变,其含义又极为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化瘀、祛瘀、散瘀、消瘀、行瘀、逐瘀、破瘀,化痰、消痰、祛痰、导痰、涤痰、豁痰⋯⋯分别是两种功效效的不同称谓,仅少数用语稍有作用强度等方面差异,一般可以相互代替。还有一些功效的四个字中,可由一个动宾结构分列为两个动宾结构,或由两个合并为一个,如清热解毒与清解热毒,祛风除湿与祛除风湿,平肝抑阳与平抑肝阳,其含义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