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吃饱了
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常考知识点汇总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病菌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常考知识点汇总。欢迎阅读。 牙本质(Dentin) 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体部门,其中矿物质约占65%~75%,有机质占20%,其余5%~10%为水,因此矿化不如釉质,但比釉质具有更大的弹性。平均显微硬度约为釉质的1/5,但在釉质界处硬度较高,约为近髓端的3倍,从而可增强对釉柱的支持。 概述 它是构成牙齿的主体,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也是牙髓腔及根管的侧壁,颜色淡黄,大约含有30%的有机物和水,70%的无机物,硬度低于牙釉质。若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牙本质内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细管,称为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分类 牙本质在人的一生中均有形成,可分为三类:第一期原发性(primary)、第二期继发性(secondary)、第三期(tertiary)牙本质。 原发性牙本是牙齿发生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至根尖孔形成也基本完成;此后在尚未出生与初出生的牙齿,可有一缓慢地生理性继续形成过程,所产生者为继发性牙本质;是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形成的。而在牙齿萌出以后,由于磨损、外伤、龋病或手术过程等原因而合牙本质遭受刺激时,在累及牙本质管的髓端形成的第三期牙本质。 牙本质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本质暴露,如磨耗、楔状缺损、酸蚀、牙龈萎缩、外伤等;使釉质缺损,牙本质暴露,外界的刺激,通过牙本质神经造牙本质细胞浆突起传入引起过敏症状。 ②全身状况不佳,如神经衰弱、妊娠期等全身应激性增高,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也增高,往往过敏症状也明显。 临床表现 ①患牙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增高,特别是对酸、甜、冷和机械刺激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酸痛。 ②激惹性痛,没有自发痛,除去刺激,症状消失。 ③用探针在牙面可找到过敏点等,一般可明确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对刺激的反应及探诊有过敏点可确立诊断。 治疗护理 通过药物脱敏疗法,使药物渗入牙本质小管,使蛋白凝固,或药物体本身沉积小管内,阻止外界刺激传入,达到脱敏目的。 (1)磺酚、麝香草酚透热法:先查出过敏区,或过敏点,隔离唾液,擦干牙面,用小棉粒沾药物置于过敏处,用烧热的器械头放在棉粒上,使其产热,反复数次,保护好口腔粘膜及牙龈,以免烫伤或药物烧伤粘膜。 (2)氨硝酸银、丁香油脱敏:防湿患牙,在过敏区涂以氨硝酸银,吹干,再用丁香油还原至黑色为止,反复2-3次,注意保护口腔粘膜。 (3)75%氟化钠脱敏:将患牙擦干,防湿,沾75%氟化钠小棉粒于过敏区,反复涂擦数次。 (4)服用敏易清脱敏胶囊脱除过敏,改善过敏体质。 (5)如果已经有牙齿敏感,建议用舒适达替代普通牙膏。它在舒缓敏感的同时,可以满足日常的口腔清洁的功效。选用更好磨料,摩擦系数低,而且其专业修复产品首次在牙膏上采用突破性NovaMin技术,可以释放出和牙齿一样的天然成分,真正修复牙齿敏感 龋齿窝洞结构 1)洞壁: 经过制备具特定形状的窝洞,由洞内壁所构成。洞壁分侧壁和髓壁。侧壁以所在牙面命名,如位于颊面者呲颊壁,靠近龈缘者叫龈壁。;位于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川髓壁。与长轴平行的髓壁又叫轴壁,以与验面前髓壁送别。如—个骀面洞具有4个侧壁,即颊壁、近中壁、舌壁:远中壁和一个髓壁(洞底)。 2)洞角: 内壁与内壁相交处,形成洞角。调角分线角和点角。两壁相交构成线角,三壁相交构成点角。洞角以构成它的各壁联合命名。 3)洞缘: 洞侧壁与牙面相交构成洞的边缘,嘏口洞缘。它实际上是由洞侧壁与牙面相交形成的线角,即洞缘角或洞面角。 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方法: 视诊 探诊 温度刺激试验 X线检查 透照 (二)标准: 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位于牙冠的浅龋有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早前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 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后者早期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可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用探针或牙线配合X线片自己检查可能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刻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荧光显示法、显微放射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 鉴别: ①釉质钙化不全:表面光滑,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 ②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③氟牙症(斑釉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 中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处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临床特征典型,诊断较易。 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位于邻面检查较难时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检查。若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三)鉴别: ①可复性牙髓炎 ②慢性牙髓炎 牙髓(endodontium) 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牙髓腔的外形与牙体形态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较大,称髓室,牙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 组织结构 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当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它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 牙髓组织的功能是形成牙本质,具有营养、感觉、防御的能力。牙髓神经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 可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的疼痛。 特点 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跟间周组织相连。 牙髓还有自身特点: 1、被无让性牙本质包围; 2、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粘性; 3、无有效的侧支血液循环,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 病理机制 牙髓因受到病源刺激物的作用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牙髓受到刺激后,最初始的病理表现是血管扩张,血液充盈。若及时去除病源刺激,这种单纯的充血状态可以得到缓解,牙髓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牙髓充血状况持续时间较长后,转化为急性牙髓炎症。若侵入牙髓的细菌毒力低,而机体的抵抗力较强时,牙髓组织的炎症多半表现为慢性过程。若急性炎症的渗出物得到引流,但炎症未能彻底消除时,也可转化为慢性炎症。即慢性牙髓炎,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临床症状不典型,有些病例可没有自发性痛。反之,若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慢性牙髓炎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由于牙髓组织是处于四壁坚硬缺乏弹性的牙髓腔中,其血液循环只能通过细小的根尖孔,缺乏侧枝循环,一旦牙髓发生炎症,炎症渗出物不易引流,髓腔内压很快增高,产生剧烈疼痛。 侧合颌位介绍 特点:一侧合接触(工作侧),另侧为非工作侧;向同侧运动。 1)尖对尖颌位:当下颌向一侧运动,达到该侧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颊尖对颊尖)时。是重要功能颌位。非工作侧无合接触(无侧向合干扰)。 2)尖牙保护合:工作侧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青壮年。 3)组牙功能合:尖牙后牙都接触。年龄,磨耗。 颊肌的位置及概述 颊肌位于口周肌上组深面;起于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外后方的翼突下颌缝,又称翼下颌韧带,是颊肌和咽上缩肌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该肌的收缩能牵引口角向后,有吞咽和吮吸功能。 牙菌斑的生物膜分类简述 一、龈上菌斑 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革兰阳性兼性菌占优势,与龋病发生、龈上牙石形成有关。白垢为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粘的沉积物,由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中的黏液素、涎蛋白、脂类及食物碎屑等混合物不规则堆积而成,目前对菌斑和白垢已不严格区分,因为它们主要的致病成分都是细菌及其产物。 二、龈下菌斑 ⒈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缘以下附着于牙根面的龈下菌斑称为附着性龈下菌斑,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根面龋、根面吸收及牙周炎有关。 ⒉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称为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概述 窝洞的分类: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窝洞结构: ①洞壁——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包括冠部的釉质壁和牙本质壁、根部的牙骨质壁和牙本质壁(另外分类有颊壁、龈壁等)。髓壁:位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包括轴壁(与牙长轴平行)、牙合面髓壁。 ②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 ③洞缘——窝洞的侧壁与牙面相交成的边缘。 ④窝洞的抗力形定义?抗力性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基本结构及要求: 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2~5mm,即牙合面深5~2mm,邻面洞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 ⑤窝洞的固位形定义?固为形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 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 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 牙髓病早期症状 询问牙痛性质、发作次数和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与冷热、咀嚼食物的关糸,疼痛能否正确定位和放散的范围,与体位有无关系,是否影响睡眠。患牙、邻牙或附近其它器官近期有否受伤或曾接受过治疗。过去有无牙痛史,与本次疼痛情况是否相同。 检查患牙有无龋洞及龋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穿髓,有无探痛、叩痛、,对冷热和电活力试验的反应。如无龋洞应检查有无其它牙体硬组织病变,有无牙周袋,牙齿是否松动,必要时可拍摄X线片,开洞或开髓检查。如未发现明显病变,应检查其它牙齿或邻近器官有无病变,并与三叉神经痛鉴别。 牙髓病分类 按病程可分为 (1)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 多为意外创伤或近期牙体手术后,有冷、热激发痛和自发痛等激发引起,主要表现为剧烈地自发性痛,特点如下: ①疼痛常突然发作,早期呈间歇性,一般约持续数分钟,随后数小时间歇期,病员尚可指患牙。随病情发展,发作期延长,间歇期缩短,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剧痛,并沿同侧三支神经分布区放散(如上牙向颈部、耳前、颧颊部;下牙向耳下、耳后、下颌部放散),往往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 ②疼痛往往夜间较剧,卧倒时尤甚。 ③早期冷、热刺激均可激发或加剧疼痛,以冷刺激痛较明显;后期或化脓时,热刺激疼痛,冷刺激仅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后期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空气以减轻疼痛,此种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④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探痛明显。 (2)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 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牙体慢性损伤、牙周病、牙本质化学刺激都可使牙髓呈现慢性炎症的过程。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慢性牙髓炎诊断依据:①长期刺激性痛,X线照片显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宽、硬板破损;②有自发性痛史;③探诊已穿髓、出血、剧痛;④有深龋或深盲袋或严重牙体慢性损伤。 (3)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期 有慢性牙髓炎症状,近期有剧烈自发痛,不能定位或有放散痛,冷热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 (4)牙髓部分坏死 除有牙髓炎症状外,并已穿髓,开髓检查冠髓无活力,根髓尚有活力。 (5)牙髓全部坏死 可有牙髓炎或外伤病史,穿髓,但无探痛。或有牙周病变,活力试验无反应,开髓检查牙髓无活 ;
去年10月份就发布了,大纲每5年修订一次,目前最新版本的是2019年发布的,去年大纲没有变,今年大纲应该也不会变可以直接用20年的,教材每年都会有变化,到时候你关注下医学教育网,他们每年都会整理详细的变化解读。
根据往年的话,2019年是11月起陆续发布,2018年是10月起陆续发布,2017年是12月起陆续发布,今年的话预计于2020年10月起陆续发布。近三年的考试时间都是1月份,预计今年可能也是1月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一般于6月进行,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一般于6月进行,备考的话,最常见的方法是练题和刷视频,题库的话我朋友推荐阿虎医考,说那里面题比较多,考查的考点比较全面,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哦对了,最好是要记笔记和记错题的,但是笔记不要照书抄,自己归纳和总结。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笔试各单元分别如下:第一单元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规、健康教育与促进、内科学第二单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统计学、药理学第三单元生物化学、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第四单元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注:临床综合知识点分布在考试的四个单元中。一、报名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内容如下:第九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二、公卫执业医师注册需要注意事项如下1、注册条件:凡取得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2、不予注册的情形:(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2)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4)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5)重新申请注册,经考核不合格的;(6)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药理学单元 细目 要点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不良反应 (1)副反应(2)毒性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质反应药物剂量与效应关 (1)半数有效量系 (2)半数致死量 (3)治疗指数药物与受体 (1)激动药(2)拮抗药二、药物代谢动力学 吸收 (1)首过消除(2)吸入给药(3)注射给药(4)局部给药分布 (1)血浆蛋白结合率(2)血脑屏障(3)胎盘屏障(4)解离度代谢 (1)药物代谢酶(2)药酶诱导剂(3)药酶抑制剂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消除动力学(2)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1)半衰期(2)清除率(3)表观分布容积(4)生物利用度三、胆碱受体激动药 乙酰胆碱 药理作用 毛果芸香碱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四、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作用机制 (2)药理作用 (3)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毒理作用机制 (2)急性中毒 胆碱酯酶复活药 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五、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中毒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多巴胺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异丙肾上腺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七、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八、局部麻醉药 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 (1)局麻作用 (2)作用机制 常用局麻药 (1)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 (2)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丁卡因的临床应用九、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类 (1)药理作用 (2)作用机制 (3)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十、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苯妥英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苯巴比妥、扑米酮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乙琥胺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硫酸镁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一、抗帕金森病药 左旋多巴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 卡比多巴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苯海索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二、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丙米嗪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碳酸锂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氯氮平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氟西汀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十三、镇痛药 吗啡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哌替啶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纳洛酮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四、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布洛芬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塞来昔布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十五、钙通道阻滞药 分类及代表药物 (1)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2)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1)药理作用 (2)不良反应十六、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 (1)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类 (2)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Ⅲ类 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4)Ⅳ类 钙拮抗药 利多卡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普萘洛尔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胺碘酮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维拉帕米 临床应用十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抗心衰的作用机制 β肾上腺索受体阻断药 临床应用 利尿药 (1)呋塞米的药理作用 (2)呋塞米的临床应用 强心苷 (1)地高辛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地高辛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十八、抗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临床应用 钙通道阻滞剂 临床应用十九、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贝特类药物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二十、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 (1)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钙通道阻滞药 临床应用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二十一、利尿药 袢利尿药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噻嗪类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保钾利尿药 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碳酸酐酶抑制药 乙酰唑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渗透性利尿药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二、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肝素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1)药理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促凝血药 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抗贫血药 (1)铁剂的临床应用 (2)叶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三、组胺受体阻断药 H1受体阻断药 (1)氯苯那敏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氯雷他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H2受体阻断药 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四、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抗炎平喘药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支气管扩张药 (1)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3)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抗过敏平喘药 色甘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五、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1)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 (2)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二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二十七、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 抗甲状腺药 (1)硫脲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碘及碘化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二十八、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 (1)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2)胰岛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 (1)双胍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九、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1)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 垂体后叶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 麦角生物碱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4) 前列腺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 (1)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三十一、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红霉素 (1)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阿奇霉素 (1)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二、氨基苷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1)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2)不良反应常用氨基苷类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临床应用三十三、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 (1)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三十四、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喹诺酮类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磺胺类 (1)抗菌作用、作用机制(2)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及复方新诺明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其他类 (1)甲氧苄啶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2)甲硝唑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三十五、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抗真菌药 (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抗病毒药 (1)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干扰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阿昔洛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六、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 (1)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 利福平 (1)临床应用 (2)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乙胺丁醇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吡嗪酰胺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三十七、抗疟药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 氯喹、青蒿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控制远期 伯氨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主要用于病因性预 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防的抗疟药三十八、抗恶性肿瘤药 抗肿瘤药的分类 (1)干扰核酸合成(2)破坏DNA结构与功能(3)嵌入DNA及干扰转录RNA(4)干扰蛋白质合成常用药物 甲氨蝶呤、巯嘌呤、羟基脲、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的临床应用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规、健康教育与促进、内科学第二单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医学统计学、药理学第三单元:生物化学、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第四单元: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