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老药师正在炮制药材,徒弟低头沉思着从外面回来,进门就问:“师傅,有位妇女腹内症瘕,阴中肿痛,我给她用桂枝茯苓丸,效果就是不太好,为什么呢? 老药师仔细看看了病案,有仔细问问了妇人的病情,说“你用桂枝茯苓丸加一味藁本试试。”徒弟诧异的说:“藁本性辛温,归膀胱经、肝经,治疗风寒湿痹,颠顶头痛,还能治疗症瘕积聚吗?能够活血化瘀消肿吗? 老药事摇摇头,徒弟又说“我用三棱、莪术去破瘀攻坚,都没攻下来,你用这轻轻的藁本风药,就能够起到效果吗? 老药师说“止痛不一定要活血,消症瘕积聚不一定要攻坚。你的诊治思路不能太定式,以为活血攻坚就是治症瘕积聚大法,不知道还可以用其他方法。” 老药师把《神农本草经》翻开来,找到藁本那一条,“藁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痛,除头风痛。” 徒弟看了后说,“这除头风痛可以理解,这巅顶头风痛,非藁本不能除。但这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就不好理解,藁本不是上达巅顶的吗?怎么能够下入胞宫呢? 老药师问,“这妇女的脉象是不是带点浮紧,而且平时怕风头痛呢?” 徒弟点了点头。 老药师又说,症瘕积聚是怎么形成的呢? 徒弟引《黄帝内经》的条文说,“积之所生,因寒而生”。 老药师又问,“寒邪伤到哪条经络,最容易由表及里,导致积块生成呢?” 徒弟说,“这胞宫属于肾所主,肾与膀胱相表里,应该是膀胱经受寒,足太阳膀胱主表,所以肾的气化不行,才停留积块。” 老药师笑笑说,你自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 徒弟还有点转不过头来,摸摸头说,我怎么还不清楚啊? 老先生笑笑说,“藁本顾名思义,乃草木能抵达人体最高处巅顶,所以他善入人体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胞宫属于里,寒气从表约束毛窍,下身衣着单薄,腰脚受凉,从下往上收引血脉;加之饮寒食冷,从上往下凝聚寒气,最终都聚到小腹中去,让胞宫收缩,排瘀不畅。” “所以活血逐瘀,是治其疾病已成,疏散太阳经表寒,不再吃生冷,添衣加暖,是治其疾病之将生。” “治病应该令已成者消去,令将生者不生。” 徒弟听了后,谜团顿消,说,“师傅真是慧眼独到,我从未想过从源头上去治疗此病,只想到有症瘕积聚就是瘀血凝滞,就要破瘀消瘕,殊不知源头寒凝气滞,消症瘕赶不上寒邪收引、凝滞气血、成为积块快啊!” 老药师笑了笑说,“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你就不拘泥于用藁本了。像太阳经风药的羌活、独活,你用上去也有效果,也没错,然后你再去读《神农本草经》为什么独活那下面,也写着主风寒所击,女子疝瘕呢?”“这女子胞宫疝瘕跟风寒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人们大都见瘤治瘤,不去考虑瘤形成的真正原因呢?”你看古籍上用最传统的中医思想来看这女子疝瘕跟风寒是分不开的,所以用风药来治疗女子疝瘕,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人膀胱经毛窍肌表一打开,胞宫留结的瘀滞之气就佷容易下来。你懂得什么叫做诸症当先解表的道理吗?为何说《伤寒论》里头的很多经典名方,非独为伤寒所设,各类疑难杂病也可以因此而得治。现在人之所以越来越用不好中医,是因为大家都跟传统中医的这种朴素的思维分离开了。” 徒弟听后,大受启发,难怪师傅用藁本治子症瘕积聚,腹中寒痛,原来妇人经常伤风头痛,乃太阳膀胱经气化不利,所以水饮积聚内停,这时下病上取,不看积块看气化,不攻症瘕而驱寒,这样寒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往外散,经脉自动松开舒解,浮紧之脉象一消除,不单积血容易排出,腹中疼痛一下子也消失了。 怪不得师傅能够治愈平常医生难以治愈的疾病。” 然后徒弟在笔记上记道: “见病知源很重要,未议药,先议病,不知道疾病怎么来的,就很难把疾病根除。藁本治腹中症瘕积聚,腹中痛,不是去化瘀止痛,而是去提高膀胱经气化,使寒气散开,经脉疏通,疼痛自止。” “《本草正义》曰,藁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痛,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升为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已,疝瘕可除。” “而阴虚内热,肝络结滞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