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美、古世仓 关于老舍的个性气质 从1929年朱自清发表《<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到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老舍研究已经历70个春秋,近年更显示出由"文本"向"人本"转变的趋向。吴小美、古世仓的《老舍个性气质论》以老舍的生活和创作为依据分析老舍的性格构成,将老舍的个性气质界定为"深郁",深入分析生成这一特质的家境和时代的原因,剖析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其对老舍生存方式、文化选择和死亡形式等的决定作用。郭锡健《老舍文化人格论》运用人格学理论分析老舍文化人格生成的家庭和文化原因,认为老舍文化人格的主调是在"情"与"理"、"悲"与"喜"、"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中形成的"趋和心态"、"厚情取向"、"崇侠气度"、"尚节风骨",这种文化人格的价值表现为在古今贯通中养性,在情理交融中创业,在刚柔相济中做人。史若平的《老舍的悲剧》分析老舍的性格及为人处事,进而指出,老舍的悲剧是残酷现实压迫下的性格悲剧。"文革"开始,老舍做人的"宗旨和法则"受到严重损害,他只好以死捍卫做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