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 孩子理解能力好不好,与阅读的时间够不够、多不多有直接的关系。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同时,家长要注意态度,不要说打击孩子的话,多鼓励孩子。 2.报一些开发孩子智力的训练班 怎么训练、提高智力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做家长的要舍得发钱培养,有可能一两节课觉不出来什么,但是两三个月,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喜欢和你分享他的事了。 过去人们常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名师的教导固然重要,但是在我学习了家庭教育后,才发现学生的理解力也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后天的训练和引导也会帮助孩子的理解力更上一层楼。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孩子不理解。理解力决定了孩子的沟通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决定了孩子的情商。那么我们养育者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理解力呢?第一,和孩子多说话在《父母的语言》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起跑线,因为语言塑造了孩子的大脑。 所以鼓励父母和孩子多说话,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我们的自言自语或许她不会回应,但却会吸收,因为0-6孩子都有吸收性心智,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吸收我们的语言去塑造自己的大脑。 多和女儿说空间词汇,会培养孩子的数感; 多和孩子说情绪词汇,培养孩子的情绪表达能力; 多和孩子说事物,培养的孩子的认知能力; 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就和孩子多说话开始。第二,多阅读阅读会激发孩子想像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亲子阅读不仅仅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门,足不出户就看到无限的世界,也为亲子关系送上营养液。 0-2孩子,可以给孩子买纸板书,不怕孩子撕拉,锻炼孩子的小手精细动作。 2-3岁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绘本,精美的画面不仅是孩子是艺术的熏陶,还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4-5岁,阅读同时,鼓励孩子讲故事,把绘本复述出来,一起猜想不一样的结局,一起做角色表演……不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增进亲子关系。 6岁以上,孩子开始识字,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和绘本,在故事中自由徜徉和理解。第三,鼓励孩子提问在提问中我们寻找真相,寻找自己。《论语》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鼓励孩子多问,就是鼓励孩子多思考,多问多思,理解力在来回交锋中就自然而然提升了。第四,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细腻的沙、流动的溪水、飞舞的蝴蝶、摇摆的树枝……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美味和美景,也赋予我们 探索 的勇气。 才艺双绝的达芬奇虽然没上过几天的学,但是不妨碍他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识,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画家、机械家、发明家。而这都是大自然赋予他的好奇心,让他在大自然孜孜不倦地寻找发明创造的灵感。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孩子的教育,在跟老师交流孩子学习情况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会说“孩子态度很认真,也能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就是理解力有点弱。” 理解力弱,是阻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理解力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一般地,理解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什么,能够准确地界定事物,区分不同对象 这一点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做到,区别只是掌握快慢。这一层次的理解指的是能够辨认和识别对象,能够给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什么是它”。这里面涉及到的逻辑比较少,基本上属于直觉感知为主。比如:日常说话,课上的基本识记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不需要加工,直接通过大脑识记就能掌握的部分。我们经常说的死记硬背,基本上就是属于初级理解的水平层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过多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孩子理解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要记住,不要为了短期的效果而强行将很多知识灌入孩子的大脑,这会影响到孩子理解力的发展。第二层:能够明白事物是怎么来的,并且能推导知识点 这一层次的理解,基本上称得上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总结出事物的来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孩子能够知道事物是什么,而且能够明白事物之间的推演过程,可以通过逻辑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 具体可以表现为:能够通过基本的概念(初级理解),推导出后续的系列知识,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这一级别的理解力,一般学习上就会如鱼得水,成为优等生几乎是必然的。 第三层:学霸级别,有创造力,能够个性化学习 如果说中级理解力是优等生的基础,那么高级理解力就是学霸的根本。所谓的高级别的理解力,需要学生能够重新梳理知识,并且进行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体系化。浅白点说:高级理解力,不再是简单记忆理解别人总结的知识框架,而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很多知识细节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来理解,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表达高级理解力,那就是:创造!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中级理解力基本上就能应付学习。少数具备高级理解的孩子,会在这个阶段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基本上课本的内容对ta们来说太简单了。ta们学习效率很高,有自己学习方式。但是,除了这少部分孩子之外,大部分孩子没有具备中级的理解力,这就造成了学习上的巨大困难。小学低年级还勉强可以应付,一旦到了知识增多的情况,孩子就会感觉负担过重,学习上开始变得混乱,成绩下滑严重。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如何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方法一:多加阅读,加强书面语的理解力,并且注意各学科的差异 很多孩子的理解力主要是日常交流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在学习上是不够用的。因为学习和考试,很大一部分要求的是文字的理解力。而阅读,也因为各个科目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语文的理解和数学的理解显然是不一样的,虽然说这里面都有着逻辑上的要求,但是数学的逻辑要求显然更高。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语文挺好,可是数学为什么这么差?而且,孩子的阅读理解得分也不低呀,按理说应该理解力不差,为什么就无法理解数学呢? 这里必须注意到语文和数学的逻辑要求是不一样的。语文更多的是揣测出题人的意图,而数学则基本上是非常客观的逻辑推导。 方法二: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孩子思路比较单一,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练习。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够,自然就无法做到灵活。 本身孩子是有很多想法的,但是因为有时候想法很简单,当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多次否定之后,孩子就慢慢地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转为被动地简单接受。 爱问问题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问题,如果大人能够把握机会,正确的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思维路线,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就会思考比较全面。 方法三:扩大知识面,多看有深度的书 对于陌生的知识,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储备,我们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孩子接触的事物够多,那么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如果孩子喜欢阅读,那么尽量接触各种不同的题材,实际上对孩子的理解力有很大帮助。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局限在看一些很浅显的书,不肯去读一些有深度,需要思考的书,那么思维的深度就没有得到有效发展。这样的阅读,即便是再长时间,也不会很好的提升孩子的理解力。 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有意识的引领孩子一起去读一些有深度的书,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多听听孩子的看法,多给孩子一些新的思考角度,孩子的思维也会得到有效扩张。 方法四:指导孩子使用各种材料学习,拓展思维广度 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除了书本,还有很多优秀的视频和音频的资料,都可以作为孩子学习的材料。我们课本的学习,很多都是简单的记忆一些知识点,包括 历史 、地理这样的学科。 本身很多知识是非常有趣的,这些知识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但是课堂上老师都不讲,同学们学起来非常枯燥,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思考的习惯。但是优秀的老师是可以带着学生看到很多有价值的思考点,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找一些类似的材料让ta学习,增强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力。 方法五: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收获成就感 兴趣和成就感都是思考的导航仪,可以引领孩子发展自己的理解力。家长可以在这个点上发力,有意识地推动孩子的兴趣发展,给孩子提供适合的材料。 我的孩子最近迷上了 历史 ,她开始很有兴致地阅读一些 历史 相关的书。我本人对 历史 的观点不多,感觉教孩子是力不从心的。但是这不会妨碍到我孩子的学习,因为我会给她准备充足的优秀材料来学习。 比如:有很多优秀的音视频材料是讲 历史 很好的,有趣而且能引发思考。这些优秀的材料讲的 历史 比我好上几千倍,我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准备材料,然后陪她一起学,跟她互动,交流观点。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我们不需要强加观点给孩子,允许孩子思考,给ta留下一定的选择空间。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思考的维度,让孩子看到各种不一样的选择。 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工作。家长除了陪伴孩子学习之外,还得给孩子精选材料,给予孩子科学的指导。 当然,这个工作对大部分家长来说并不简单。 家长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良善会让ta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能收获很多哟! 孩子理解力差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沟通,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理解力差怎么改善呢?下面整理了提高理解力的感统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 1.多阅读,反复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书,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习惯,孩子太小的话,可以从比较简单的书开始看起。或者从看漫画书的形式,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只要孩子能明白漫画的故事就行了。 2.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沟通、聊天,给孩子讲故事,一般孩子也比较能接受故事形式,给孩子讲故事能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更专注。 3.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要是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差,就会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但是如果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理解能力自然就不会差。 4.做笔记 做笔记能让孩子把知识点过一遍,更有利于记忆,也能让孩子更专注,从而增加孩子的理解。 5.多思考 孩子学习了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增加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思考学习的知识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不同用法。 赶紧在家让自己的孩子试试吧! 如果整个过程不符合孩子的感受偏好,孩子是怎么也训练不出来的。从小开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让我们觉得孩子厉害的一幕,也一定是让孩子快乐的一刻。所以不要生硬地去提高理解能力,根本原因是那件事不契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尤其是不满足孩子想做这件事以带来快乐感受的原始动力。不要迷信科学,在人的独特性和个体感受面前,科学被虐的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