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医从文的名人有鲁迅、孙中山、郭沫若等。基本简介:1、鲁迅弃医从文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鲁迅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和国民性,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2、孙中山弃医从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小小的日本,竟打败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堂堂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空前苛刻的“中日马关条约”,中国不仅要付出巨额赔款,还要割让大片领土。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他下定决心,放弃行医,做一个职业革命家,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救国救民的大业。3、郭沫若弃医从文1914年春,郭沫若离开四川,来到日本开始了他的10年留学生涯。最初,他认为学医可以报效祖国,也可以为人治病,功德无量。因此决定报考医学。当时报考的有近千人,仅仅录取40名。在录取名单上,郭沫若排名第七位。出人意料的是,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又因为他少年时期发烧引起的重听后遗症,不利于行医,于是他毅然地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全身心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