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或者“学前班对孩子成长教育到底好不好?”的问题,是很多家有适龄儿童的年轻爸爸妈妈普遍关注也普遍感到纠结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没必要上学前班。
第一点:学前班到底好不好?
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的五个方面的治理任务:一是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二是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三是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四是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五是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文件中还特别强调指出: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从以上文件规定可以看出,学前班不是必须的。从实际经验来看,学前班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是“弊大于利”的。
第二点:学前班为什么不好?
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或者对孩子学前班教育有所思考的家长都有体会:学前班或者叫做幼小衔接班,对孩子成长教育的影响是负面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保持。经济利益的驱动,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学前班缺乏正规统一的教学管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等,师资队伍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任课老师不但连教师资格证书都没有,甚至很多连教育学专业都不是,对教育规律、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是不具备的。此外,不少学前班为了更快地展示出教育成果,为了尽可能大的扩大生源增加收益,容易急功近利违背孩子学习规律的,进行拔苗助长式地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孩子们掌握和学习的知识是非常简单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知识的吸引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上过学前班的孩子,简单知识的重复学习,容易滋生自满思想,不按照老师的引导学习,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
三是不利于小学教学秩序的保持。部分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班,有些知识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老师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教育进度,影响到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从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的五个方面的治理任务,正是教育部认识到学前班对正常教育秩序带来的危害而出台的专门规定。
如果我的孩子,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会让他一步一步的走,让他继续上幼儿园大班,而不是让孩子去上学前班。
孩子上幼儿园和他走路一样,只有一步一步的才扎实,并且幼儿园三年接触的教育每一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孩子还是要接受完整的幼儿园三年教育比较好,并且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学前班这一说了,比如我们这里的幼儿园只有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等大班上完之后就可以直接上一年级了,根本不用再上继续上学前班了。
当然我可以理解家长这里说的学前班就是让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提前学习小学化知识,避免到了一年级之后学习跟不上,所以这里所说的学前班也就是我们这边的幼小衔接班。
但是这个幼小衔接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上的,因为对于有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必要去上这个幼小衔接班,上了反而对于他不好,但是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所以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上这个幼小衔接班还是要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定。
总结:不上学前班,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拒绝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