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明确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 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有了远虑则无近忧,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自己一时的得失就算不上什么了。引导学 生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对整体、全局有利的人与事就能容忍和接受了 。总之,引导学生把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 ”才能“天地宽”。 2.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唯书是背的心理定势,在“ 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们死读书,读死书,知识面窄,思维缰化,久而久之习惯于以书本知识代 替一切,对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弹性较大的事情也拿严格的书本知识丝丝入扣地要求、衡量和评价,出现偏 激的认识。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极易导致学生出现互相倾轧、互相嫉妒、彼此 敌视的不良心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德、智 、体、美、劳几方面同时对学生施加影响,就可避免上述弊端,克服学生狭隘心理,维护其心理健康。 3.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教育。家长担负着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影响着 子女的性格。因此,家长要给子女提供模仿的榜样,必须首先优化自己的性格,给子女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 家庭教育力求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养成子女诚实、开朗、团结协作、亲切友好的优良性格。 4.加强交往,摆正自我位置。前面已经分析,狭隘心理往往是与“个体与环境间缺乏交流”相关的,交流 的缺乏,导致心胸的狭隘,而狭隘的心胸,又造成自我封闭,限制交往的开展,如此恶性循环,个性就在狭隘 的坐标系统中进一步强化。为此,校领导、老师、家长要努力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如,开展郊游,组织讨论, 增加学生间、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扩大学生的交际面,加深与外界的了 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增长见识,拓宽心胸。坦诚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必迎来各方朋友互通信 息,彼此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5.丰富中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在彼此广泛的交往中,使学生感受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美好,增强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净 化心灵。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丰富心理内容,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