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的女儿过生日。朋友给孩子买了很多的棒棒糖,我就问我的朋友你的孩子很喜欢吃糖吗?我的朋友告诉我说也不是的,他这么做不仅仅是要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是想满足自己心里面那个小小的愿望。
朋友紧接着又说。曾经在他的小时候奶奶带他出去玩,路过了路边的糖果店,奶奶就指糖果店说你想要吗?然后他就摇摇头说我不想要,奶奶就显得很满意。也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夸他非常懂事,从来不乱要东西。
于是他又说其实他当时心里面真的非常想要这个糖果。他是为了讨大人喜欢,就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努力做出非常懂事的模样,那现在自己的条件好了,就想尽量地满足孩子。他经常跟孩子交流,希望孩子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真实的需要,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渡过一个非常压抑敏感的童年。
他的这番话其实让我深思了很久,在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有意无意地用孩子是不是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懂事。 家长最在意的往往是孩子在学校里面是否听话,在外人眼里是否是个懂事的孩子。是否对父母能够言听计从。
我们父母往往也爱说这类的话,你要听话,你不听话那你以后会怎么怎么样。似乎只是懂事的孩子,才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孩子。而那些爱顶嘴的任性的孩子。父母就会认为他们不省心,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然而 相比较那些不省心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就真的幸福吗?真的就有未来吗?
在我们做了将近270的体质训练后。我们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往往就是那种小的时候很懂事,很优秀的孩子。他们不敢任性,他们总以满足他人的意愿获得他人的首肯,为生活的主导。他们会很少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他们经常会忽略自己真实的需要。 于是他们的内心自然而然就非常的压抑,十分的痛苦。而这些孩子,他们十分在意别人的感受,让别人喜欢自己是他们讨好别人最大的动力。他们会一直压抑自己的欲望,顺应别人的想法。
他们拥有着自己年龄段不该有的那种稳重和踏实,却没有了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天真和童趣。 而这些懂事的孩子,他们从来不说我喜欢,从来不说自己内心的渴望,平时也不敢去争,不敢去吵,不敢去闹。 把难过和委屈习惯性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这些本应该天真无邪的孩子,深深地忽略了自身的意志和需要,过早地注重他人的感受,失去了正视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自己欲望的能力。
其实他们这种懂事的背后是一种自卑,一种不敢对抗的心态。所以会一直就这样小心翼翼。而相比之下那些熊孩子的敢于反抗的行为,有的时候是一种 健康 成长的表现,他们敢于听从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勇敢说出来,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人云亦云。
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知道了父母的责任。应该是让孩子在乖孩子和熊孩子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三点建议
第一点、就是做父母的我们切记不能过于强势。
强势的父母对子女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孩子只是一味地满足父母的要求。只有到达了父母的要求父母才给予关注和喜爱,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赞美,他们愿意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就不停的逼自己学习,不停的逼自己取得好的成绩,成为优秀的孩子。这种孩子一旦到了他们成年之后,需要独立做选择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动力了,他们的人生就会陷入到巨大的空虚和迷茫之中。
第二点、就是父母切记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对于孩子而言家与其说是一栋房子,不如说是稳定的父母的亲密的关系。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的父母。甚至有一些在孩子面前能够大打出手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他的家有随时面临坍塌的危险。而为了稳固自己这个不安稳的家。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反过来安抚自己的父母,他们会变得很懂事、很独立、很坚强。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讨好自己的父母,以求得他乃至于这个家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会非常低的。他们会不自信,很难自在地与他人相处,未来很难有很好的人际关系,有亲密的伴侣关系,这个时候他的人生就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第三点、是父母千万切记不要经常向孩子吐苦水。
如果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倾诉自己的辛苦,自己的不容易或者是与人发生矛盾时,经常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自己的伤疤,自己的痛苦。那这样就会让我们的孩子有意无意中把成人的压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没有带任何条件的。他们对你的苦衷,也只是随便地听听。而是会尽自己所能想要保护她的父母,迫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来为了父母解决更多的问题。那么大家想一想,一个小小的年纪幼小的心灵,自然而然就陷入到各种复杂的关系里面了。他们内在会很匮乏的,而他们将来长大以后,就会学着如何成就别人、讨好别人,而最终只能委屈自己。
橙子老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