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是:生态 半村 寿年 合作————————态字是繁体字上能下心,村字是异体字“邨”,寿字也是繁体字。寿年似为画家杨寿年。 杨寿年1945年生,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作品曾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 早年曾在南京工艺雕刻厂工作,在此有幸得到当时下放到工厂劳动的中央美院聂锦涛教授的艺术指导,系统地学习了素描、色彩、雕塑,为日后走进画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寿年于70年代拜南京著名花鸟画家赵良翰教授为师。赵良翰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是晚清民初花鸟画的大家。赵老为师一生,学生众多,但对杨寿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说来也巧,师徒两人都有一腿残疾。或许是命运相连,两人不忌讳身有残疾,同怀一个美好理想,常到梅花山写生,一跛一跛地爬着山路。杨寿年戏称他俩是“北跛南跛”。赵老是北方人,自刻一枚闲章“江北跛子”;杨寿年是南方人,也自刻闲章“南跛”,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简体字来源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 ,也包括合并汉字,比如"后面"的"后"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2001年1月《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