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过,在你读中学时,那些成绩最好的同学中,其实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并没有「努力学习」,然后,这些并没有「努力学习」的学生在高考后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清北、C9、985,然后他们在这些学校读书的时候,也仍旧没有「努力学习」,可他们毕业后却进入了BAT、四大行、国家电网、中石油……
本来呢,「努力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之于知识来说,只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悬梁刺股,有的人点灯熬油,有的人过目不忘,这就好比坐火车,有的人是做软卧去的,有的人是坐硬卧,有的人坐硬座,有的人站票,终点也各不相同。
如果把终点比作我们理论上应当掌握的知识,有的人在60%的路程就下车了,有的人到90%的路程才下车。
然后,在90%多路程下车的人,进了大公司工作,十年后又成了大公司的高管。
是这么个事吧?
那么,在90%多路程下车的人,一定是「努力学习」的吗?他也很可能是坐软卧去的,对于他来说,学习就是一种乐趣,就像坐软卧一样,很轻松。
没什么毛病吧?
咱们上了这么多年学,听过那么多老师讲课,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但有一项知识,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
逻辑。
对,是「逻辑」,这两个字一定要加粗加黑。
题主现在的提问,说穿了,就是没逻辑。你倒过来想,就了然了。
大公司需要什么?无非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但高校毕业生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大公司因为福利待遇好,受所有毕业生的喜欢,于是,大公司一合计,那我就先在清北和C9中选吧。
但清北和C9的毕业生也多,怎么办呢?那就看一下大学专业课的成绩和课余表现吧。
重点来了,专业成绩好的,还真不一定是「努力学习」的,也许他只是特别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又或许他真的就是特别聪明,上课听一听,就记住了,就会了。你要相信,人与人之间,因为基因、营养、环境、教育的差别,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上差别很大,智力上的差距会导致学习效率的差距,这是没法子改变的现实。
倒过来想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了,「努力学习」的人没有进入到大公司,很正常。没「努力学习」的人进入了大公司,也很正常。毕竟「努力学习」只是一个过程,过程不能替代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