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曹课堂——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T:w%RF[v9 24d{ol) 第一讲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 x1 1ug 讲课老师:曲连坤 傅荣 王玉霞 20BU;D3 \7tJ)[0aF 一、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j6qq 3OG h8?E+0 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 `&o>7a; Xwk_QFv3 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备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如我国心理学家把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期:①出生第一个月②l岁左右③3岁左右④6岁左右⑤ 11、12岁(女)或13、14岁(男)⑤17. 18岁。 uBxs`'C sKGR28e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s~t>Rp+ ]dQ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e+t8J?? d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5s=L5]]r_j Uk= L?t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C!S( !Z,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syqha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pq= .)X} Or*e$uMIY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lIQM3 >,s.!vpK (1)有急记忆占主导地位 dyMj=e 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记方法,自我检查识记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记忆水平。尽管中学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许多东西是通过无意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的。 i%eq!q '2BE"e (2)理解记忆为主要识记方法 8O0E;6b 理解记忆是借助思维的力量,在理解事物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随着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展,中学生的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99DE78 {3{cU#\QA (3)抽象记忆占优势 X=U>r 随着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要掌握大量科学概念,抽象记忆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在中学阶段居于优势地位。 }HC6m{vH( FG[YH5 rp^G k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u{2 D L 2k?Pl 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 V<%eWT)x7C V`/D!8> (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m)k;co^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T0;F0@#4 6~@S,i1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3w -0IP]< )"z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IW|D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TC"n!ew 4~K%,K+Du 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 kj>!&W57 dJjkH6%} (l)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_M) G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Rlg`TQ;*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UX#D3b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g.*DlD%%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P=Ikbx AO ]5r@`%9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mt]^d;E EeR}34 (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EO`eg]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wJZuJ( neQ~h4U"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G}Ko*:fWS bC /Ql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EsS$th)d ob;O,&e0>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F^tLi!5 ed2ri=l [ ! Sw=ns7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8yh,U }h=PW'M{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