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怎么来的呢?
情绪并不是由某个人、某件事直接导致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这个人的看法、解释、认知、信念造成的。即:我们如何解释和认知事物,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上班路上扭了脚,打老公手机对方没有接。
如果你心想,他居然不接我电话,以前我们谈恋爱时他不是这样的,现在我还好是扭到了脚,万一我出了车祸呢,他不接电话,那不是我死了他也不知道啊!越想越来气,认为老公不接电话代表他不如以前爱自己了,又生气又失望,一上午心情都不好。
你的生气失望的情绪并不是由“老公不接电话”这件事直接导致的,而是由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知,即“他没有以前爱我了”、“他就应该第一时间接我的电话”导致的。
同样一个事件,假如你心想,老公没有接电话,应该是在工作,等一会儿他闲下来了会打过来的。那么你就不会产生情绪波动。
因此我们要改变情绪,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从日常事件中训练自己的思维,从正面、积极、有助于事物的推进的角度,去认知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积极的认知风格。
如何改变认知,从而改写情绪?“和自己对话”三步法:
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
当处在一个消极情绪中,自己首先得知道,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例如深呼吸,或者离开现场冷处理。
第二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提炼不合理的认知。
第三步,调整心态,试着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重新获得积极的情绪。
(爱思考、有力量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