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是因为“我想付出”,而不是为了改变命运。 行善无节制,不仅不能改变命运,还有可能让命运更悲惨。 这里面的行善,包括一切善意和友好的行为。 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对朋友,同事,家人,以及陌生人的。 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善良的人最后都很受伤,怨声载道。 为什么善良的老好人,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呢? 感恩的心,其实是一种情绪,就像开心和悲伤一样,人的情绪是十分多变的。 假设你请别人吃饭,对方对你的好感。至多只能维持一周。 再下一周,对方对你的好感就荡然无存了。 2018年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描述一下: 人不是理性的,不会把实际请饭的次数相加,来判断一个人好的程度。 那个经常对别人好的人,慢慢就被习惯了,被当作理所当然。 偶尔不好了,反而招至埋怨:“你怎么变成这样了??你怎么变坏了?” 与此相反,那个与人保持距离看起来不是很友好的人,偶尔表达出的善意和他原来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反而更受欢迎。 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人们更感动于“坏人”的忏悔,而唾弃“好人变坏”的过程。 你说“不对呀!你说感恩的心维持不了一周。 但我在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跨越时间的感恩的事情。 比如:‘曾经他沦落街头,二十多年后,他带着千万现金,回来报答当年100块钱之恩!’多感人呀!”(帮人=捡起呀) 这种事情,你是在小说里看到得多,还是真实发生在你身边呢? 常见的事情,是不会让人感动的。 不常见的,才会被人歌颂。 比如:“白富美和混混在一起了”,还有“寒门女嫁入豪门。” 比这更感人的是“动物报恩”的行为。 当一只小狗叼来食物感谢你救命之恩时,你会更感动:“狗有时候更像人,人有时候是真的狗”。很多助人者内心总会有一种不合理的期待,希望把自己帮助的那个人的成就和荣耀,归到自己身上。 无论这种期待是刻意的,还是无意识的。 由此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被帮助者,在他人的帮助之下获得了成功,荣耀名望或者财富应该归谁所有呢? 或者说不那么贪心:“是否可以分一部分荣耀,名望和财富给这个助人者呢?” 我觉得是不可以的。 最近读了一本投资的书。 《cis股票交易术》 作者Cis被称为“日本最牛散户”,“日本股神”。 他21岁开始炒股,从最初的23万,到如今的亿(人民币)。 有一章他开头就表示感谢:“我能成为亿万富翁,是因为在股市赔了1,000万的时候,遇到了2ch上的朋友。如果没有跟他们的相遇,我早就离场走人了。” 这些朋友是获得了荣耀,这本书在刚出版之初就销售一空。 无数看了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是这些朋友帮助了cis成为亿万富翁。 但书的收入是CIS的,炒股赚的钱也是CIS的。 是他成了亿万富翁,而不是他的朋友们。 他可以感激这些朋友一万年,但无需分给他们一分钱。(他愿意给是另当别论了,但这不是他的义务) 他的朋友最多获得了一些吹牛的谈资:“cis当年赚到的钱,都是因为听了我的意见”。 “老师和学生”,“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教练和被教练者”,“师傅和徒弟”,“医生和病人”,所有的类似关系,都是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 帮助者为了被帮助者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其获得成功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准备。(文笔有限,有点绕,我会努力提升的)无论是手把手,还是亲身示范,最终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那个被帮助者,能为自身负责的也是其本人。 所以,是当事人的功劳。(荣耀归于当事人以及他的努力!) 读到这里,那你一定觉得做这些职业的人太亏了:“他们那么善良,有爱。 帮助了别人,奉献了爱心,还不应该得到回报和感恩吗?” 其实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错误的期待。 既然是职业,那么付出劳动,职业收入就是他们的回报。 在职业关系中,来自被帮助者的感恩,尊重,或者金钱的回馈,并不是被帮助者应该应分的。 而是额外的,不应该对其有任何期待,也没有理由因为对方没有感恩的反应而受害。 其实这件事反过来想就更清晰了。 人都喜欢把别人的成就归于自己,把别人的问题归于他自己。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但是有差距。 朋友之间的对等并不是说要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人与人之间有努力程度上的差距。 我们既然尊重个人的努力,就应该承认这种差距。 他对朋友的筛选不是职业身份上的鄙视,而是对自己生活经营的用心程度。 一个在名校打扫卫生的人可能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也没有人会主动和他成为朋友。 但是如果这个人经常在工作之余去图书馆看书,那么大家就会忽略他的职业,对其另眼相看。 在帮助朋友的过程中受伤,是很常见的(还有家属,亲人关系) 职业的帮助关系,是有收入作为回报的,朋友之间的帮助就很难衡量了。 假设你很不幸,遇到了一个不愿意付出,或者没有能力付出(我明天会讲这部分)的朋友。 你单向付出了许多,嘴上说着不要回报,但内心一定会很委屈。 这种关系是无法长久的,而且积怨越多,等战争爆发时就越难以收场。 那种平时和和气气的人,生起气来是很要命的。 其实很多大佬是很愿意付出的。 但他们不爽的是,有些人平时不思考,不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见到大佬就贴上去叫“朋友”,以此获得平等的交流机会。 其实这背后不仅是因为与大佬叫朋友显得自己好像一样牛,同时也在说:“你不要觉得你说话更有价值,我们明明是朋友”。 如果你认可,一个人的专业性是由于他长期持续行动和付出带来的结果,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不合理的想法了。 同样当大佬称呼你为朋友时,更多是社交礼仪。多学习多成长,不要有太多幻想。 与此相反,也没有必要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自卑。 如果想请求帮助,要保持礼貌,尊重对方的付出,并且对自己人生有认真的态度。 提问之前先想一下这个问题网上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避免问一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问题。 刚才说到,不要对自己帮助的人有任何期待。因为你帮助过的人基本不会回来感恩。 反过来,当我们是被帮助者,一定要多感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单向付出。 “帮人者恒帮”,只要帮助过你一次的人,你下次再找他,他帮你的概率是及大的。 如果有人无条件的帮助了你,你真的没有能力回馈给对方,但至少要有感恩之心。一个小红包,一杯奶茶其实是足以了。或者当对方受到质疑的时候,帮着说句好话。 总结:如果说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那么老好人的问题在于他把时间都随机分配给了别人,为别人做了嫁衣, 却对自己的需求忽视,以及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能力 。 老好人一般情况下是不敢自我维护的,他们总是委屈自己,不敢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 想要照顾好别人的前提是照顾好自己, 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先从坑里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