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或走亲访友,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毫无感恩之心的熊孩子,有的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就要拿,有的对任何人的付出都理所当然地接受,有的在需要他的帮助时完全无动于衷,还有的对于伤害别人或小动物有着冷血般的残酷......
说起来非常让人痛心的现象,但事实上有句话说得没错: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或一堆熊家长。
所以要想减少熊孩子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需要从小教会孩子感恩,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具体要怎么做, 我的建议是:
一、家长以身作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最强的天赋就是模仿,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孩子注意的不是你怎么说而是你怎么做。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孝敬尊重父母,我们也要首先孝敬尊重自己的长辈,同时给孩子平等和尊重。我们希望孩子对别人的付出懂得感恩,就要先对感恩身边人包括孩子的点滴付出。总之先做好榜样带头作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将学会感恩。
二、手把手教授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什么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但我们会担心他做不好或危险受伤而不允许他去做,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依赖心理,不愿意再去动手了。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学会感恩,就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教他学会如何表达感恩。比如每天早晨的互相问候,吃饭时感谢妈妈做的美味饭菜,上学时感谢爸爸的接送,回家后感谢爷爷奶奶在家的辛苦家务,从小教会孩子做家务,经常带孩子去做义工,让他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履行家庭的事务,让他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美好未来也需要自己的奉献和努力。
三、正向强化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好坏,而完全凭着本能和外界的评价。因此在小时候多给孩子一点感恩言行举止的正向强化非常有必要。比如孩子做家务时及时鼓励他的付出,孩子去帮助别人或安慰别人时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在手把手教授的基础上给孩子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并对每一次的努力和进步给予正向的肯定,慢慢孩子就会养成感恩的心态,内化感恩的品质。
四、创造机会
现代社会由于唯分数论的影响,很多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业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动手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他们其实是被剥夺了品质教育的机会。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只要你学习好,其他事情都不要你烦神。甚至已经五六年级的小朋友,还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会整理房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纯然的接受别人的付出已经养成习惯,再去培养他的感恩就很困难。因此一定要注意从小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在点滴小事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表达感恩、做家务、帮助朋友、参加义工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不会在长久的失衡教育中养成自私自利的品质。
总之,我相信世界上原本没有熊孩子,只要我们都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孩子都会是懂得感恩 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