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义多重人格,学术上叫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又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等,表现为身份的瓦解,出现两个或更多的相互独立的人格状态(分离性身份),伴明显的自我感及主体感(sense of agency)的中断。每种人格状态均有其独特的体验、知觉、构想的模式,以及与自我、身体、环境相关的模式。至少有两种独立的人格反复地取得个体的意识及与他人、环境的交流功能的执行控制权,包括日常生活具体方面的表现(如育儿、工作),或对特定情境的反应(如被视为威胁的情境)。人格状态的改变通常会出现严重的遗忘症,不能用简单的健忘来解释。流行病学人群中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病率大约为2%,女性多见。疾病类型根据人格的多少可以分为双重人格、三重人格......N重人格。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