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和王者笑秋坦率且缺乏建设性地讨论问题学生,王者笑秋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他说:“难道问题学生是没有问题的学生?”,但是我认为并不是有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叫做问题学生。他说要我们一方给他一个问题学生的准确的定义。并且还要把这个定性的问题变为定量的问题来看待(“那你倒是说说,问题严重到哪个标准才叫问题学生?”)这就促使我要仔细思考一下到底问题学生的定义是什么?我猜测恐怕没法子找出一个标准的定义。①海西教育网刘凌云老师这样给问题学生下一个定义: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①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②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当代教育学》1998年版,袁振国③一、问题学生的概念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新学术论坛杂志社》,李小惠《关爱问题学生》王晓春老师给问题下的也不是准确的定义,基本上也是采取描述形式: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是一个方面有问题。王老师然后又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成厌学型、纪律性型、品德型、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五类,在这五类之下又继续分类,这是对定义进一步细化。网络上大体这几种定义,这些问题学生的定义有一个共同点,使用了模糊定量的词语,比如“经常”“常态”“反复”、“较为严重”,也因为这个缘故,我认为那些希望对问题学生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的人正是对问题学生缺乏了解。我觉得王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描述最好,点出了问题学生一般情况下是多个问题并存才被视为问题学生的现实。按照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问题生,不可能会出现“几乎每一个人曾经都是问题生”这样很雷人的观点,最多只能说“每一个人曾经都是有过或这或那问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