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多年后,你会发现,同样的学历背景、专业,有人过得如鱼得水,有人生活艰难。抛开富二代、官二代等偶然因素,普遍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价值定位。
不管你是一名上班族、中小企业主或者说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想赚到钱无非是目标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赚钱是结果而不是目标,你为某些群体贡献了多大的价值,决定了你能得到多大的回馈,这个回馈也就是指金钱、成就感、社会地位等。
比如说在职场,我们都知道,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卖”的东西可能是你的知识、技能、经验、天赋、能力等,这些都是内部因素,还有一个外部因素是你的出身、选择、运气等,出身是你拥有的原始资本、选择是你重新获得资本的机会,比如在金融行业做HR,其薪资远高于制造型企业的HR,这就是选择的结果,而运气则是选择之后能否如愿的随机因素。很多人的成功都不能否认有运气成分在里面。
就像滴滴是因为北京一场大雪导致了订单量的增多,淘宝是因为非典而得到了快速发展等,这样的事例其实很多,要成功并不是光靠努力就行了,它是一系列的偶然和必然因素的结合,就像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每个人都想拿高工资,那一万元工资高吗?可以说,在三四线城市这个薪资水平还可以,但是在一二线城市,这个只是最低的生活保障水平。
每个人都是出来“卖”,都是有其价值定位的,比如搬砖头的工人就是体力价值定位,写作者就是脑力价值定位等,你的定位类型,早就决定了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像我们做HR的也是如此,不管你多努力,你很难基本突破。
我们不妨来分析以下几种价值定位的类型:
1、投机型:因为各个企业的薪酬体系和定位不同,再加上目前的人才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称的信息市场,所以同等能力,可能A企业愿意支付你1万薪资,B企业愿意支付万薪资。投机型的人会了找到愿意付他最高薪水的企业,就会不断跳槽,这类人的天花板就是企业愿意为他们所付的最高价格。
2、知识型:我们身处信息洪流之中,知识早已不值钱,你想知道什么网上一搜索或者问个领域内的专家,就什么都知道了,可替代性太高,所以只有当知识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才是值钱的,否则就不值钱。
3、技能型: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者有点类似,比如数控车床操作工、电工、电焊工等,其实像现在,很多蓝领的工资已经超过一万元了,但再熟练的工人,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技能型工作者不光是蓝领,有些初级白领也是属于此类,如行政人事、人力资源助理、初级会计等,尽管其做表格、做PPT很溜,但也是属于初级技能。
4、能力型:比如一些做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的人,如咨询顾问、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等,这些人的天花板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5、天赋型:比如做设计的、音乐家、画家等,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做得比大部分人好,这就是因为天赋的存在。就像朗朗一样,世上有几个朗朗呢?
这几种价值类型,不是说谁优谁劣,每一种类型适应每一种人,从性价比来看,做能力型是最优的。
任何工作,只要你做到本领域前十名,不可能低于一万薪水,即使是外卖员、快递员、网约司机,做得好的都不低于一万元,还有大部分有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基本也都月薪一万以上。哪怕是装修工人,勤快点、活做得好点,也是不低于一万的。
另外,一万元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工作者来说,还算可以;但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众们来说,这只是基本生活保障。
总之,你能拿到多少钱就是你价值的体现,反之,想拿到高工资得多思考下我有什么可以拿来“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