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专家指出,很多自闭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没有人关心、缺乏爱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孩子太溺爱,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抑制了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而导致的。 例如,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将手指向一物品,就立即拿给他,甚至孩子的目光落到哪儿,家长就立即将东西拿过来,这样其实抑制了孩子的正常成长。1~2岁是语言形成的最好时机,孩子应该得到启发式教育。正确的处理办法是,当孩子将手伸向某处时,应告诉他所指的东西是什么,再问他要干什么,多给孩子一些语言刺激,孩子的语言天赋才能被激活。 过分满足孩子,使孩子不用说话就能得到满足,没有语言刺激,没有语言交流,就失去了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就会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溺爱会导致孩子“爱无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年并步入婚恋期,教育专家指出,由于一些独生子女长期被家长的溺爱包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他人交往等性格缺陷会导致“爱无能”,容易对其婚姻、家庭造成不利影响。 在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和谐社会与家庭教育”论坛上,不少专家都很关注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王玲长期从事婚姻、家庭问题的咨询与研究。她说,一些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从小到大自己的事情全部被家长包办,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及重享受、不懂得付出的性格缺陷。他们成年后,在恋爱中习惯于被爱而不懂得爱他人,成立了小家庭后自己不愿意多付出,又往往要求对方在感情、时间、精力等方面付出更多,这些都是“爱无能”的表现。王玲说,“爱无能”正是造成现在年轻人离婚率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安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则认为,家长过度溺爱孩子造成他们“爱无能”的另一种表现,是年轻人心理承受力太弱,由于怕受到伤害而没有勇气“说爱”,最终错过了恋爱的机会和年龄段。这样的年轻人由于不懂得“经营”爱情和家庭,成家后也很难营造出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 王玲说,恋爱与婚姻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成就幸福的情感生活,需要豁达的心胸、勇于付出的精神和双方相互的理解与宽容。在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孩子成年后家长更要帮助他们尽快独立,在思想和生活技能上都成熟起来,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将来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青春期心理障碍引发的几个问题——自杀、焦虑、强迫症等。从临床的病例看,深圳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杨志伟博士指出,厌食与厌学也是目前青春期心理障碍易引发的问题。杨博士告诉记者,厌食症有其特点,第一是青春期高发,第二是青春期的女孩高发,比男孩高五六倍——青春期的女孩自我意识比男孩更强、更内向敏感,且不如男孩般有更多的途径如运动等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杨博士表示,厌食这个问题非常受关注,因为不仅仅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对孩子的生理健康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威胁孩子的生命。我国曾有一个孩子,因为厌食症,后来因极度饥饿、营养不良,引致抵抗力差,最后死于并发症。而美国也有一名著名歌手是死于厌食症。为什么会产生厌食症呢?杨博士认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亲子关系——很多时候是家长过度的爱以及爱的表达过度造成的。杨博士指出,厌食症患者都有共同点:一是这些孩子都非常聪明、敏感内向,自我意识都非常强,但是其依赖性也非常强。二是特别受关注,一般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三是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这些孩子所在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过度,家长对孩子的爱表达过多。如生活细节上无微不至,吃饭上无微不至,甚至强迫孩子吃好的,吃这吃那。孩子就产生了潜意识的冲突和反抗。因此,这种病症的出现,父母有责任——严重点说,父母是孩子自我独立的心灵世界的侵略者。父母打着爱的旗号,侵犯了孩子独立的心灵世界,孩子没办法抵抗,所以选择毁灭自己。杨博士告诉记者,曾有个10多岁的孩子,原来约100—110斤,后来因厌食体重下降到70斤,皮包骨头,但是仍继续坚持上课。像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导致孩子身体各个机能都会受损,以后再怎么调养,也很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