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绘画就是其中之一。绘画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但家长可能不知道,通过孩子的绘画内容,还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案例
李娟的女儿果果五岁半了,正在上幼儿园大班,平时很喜欢画画。每次幼儿园组织小朋友的“画画”比赛,她都能获得奖项。
这个学期,幼儿园如期举办了“画画”比赛,经过一番评选之后,果果的“蛇”画得比较生动、形象,获得了第一名。老师非常开心,将果果的画拍照发到了班级群里。
李娟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将老师拍的照片分享给同事。同事却说,“赶紧让老师撤回!孩子可能受到了伤害。”李娟对同事比较信任,马上在群里艾特老师,“请撤回!”
同事告诉李娟,果果画的“蛇”相貌凶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可能经历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留下了心理阴影,就会在画面中有所体现。
李娟带果果去看了心理医生,通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果果确实有一些心理问题。但好在发现较早,经过医生的专业疏导,及时帮助果果解决了心理问题,并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如果同事不懂心理学,未能及时提示李娟,李娟根本不会知道女儿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好在同事发现了异样,并及时告知李娟,也将问题控制在萌芽之初,没有给孩子造成更深的伤害。
其实,通过孩子的一张画,初步断定孩子有心理问题,普通人根本无法做到。只有对心理学有所了解,清楚孩子的画与其内心想法的联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孩子是否存在心理上的问题。
1、孩子的画就像是孩子的“脑电图”
孩子的画就像是孩子的“脑电图”,往往反映孩子的性格问题以及大脑思维状况。孩子描绘的线条,既能客观反映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兴趣所在,还能够彰显孩子的个性、气质和情绪状态等等。
2、从画面可以分析孩子的性格类型
有心理专家做过相关测试,通过不同孩子的绘画对孩子的性格进行分析。自尊心比较低的孩子,想象力较差,画面就比较呆板,不够大气。
自尊心一般的孩子,整个画面稍显拘谨,不够大方和自然,有点中规中矩。而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画面比较生动、自然,色彩鲜艳,孩子将自己的感情赋予画面中,整幅画都充满了生机,也很大气。
通过画面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之后,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性格缺陷,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进行干预,使孩子的性格更为健全。
3、从画面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都说“相由心生”,其实,画也是由心而生,更是孩子的“第二语言”。从孩子的绘画可以窥探孩子的内心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比如孩子画面中的线条、色彩、人物、内容以及整体布局等,都可以体现孩子当时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状态。
孩子的绘画虽然看似简单、纯粹,实际上并不简单。孩子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画笔,在纸上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孩子的画也正是孩子内心 情感 的真实体现。
1、线条呈现的心理状态
一般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只会基本地涂鸦,往往以线条为主,画面就比较抽象。而这些简单的线条,恰恰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家长就要从孩子画的线条上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一定要弄清楚每一个线条的作用。
2、图形呈现的心理状态
有些孩子会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图形,来展示自己的内心。若是孩子画的圆形或波浪形,线条较为柔和,说明孩子性格随和,想象力也很丰富,为人处世比较不错。
若是孩子画的三角形,就意味着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孩子可能擅长数学学科等等。若是孩子喜欢画迷宫,说明孩子拥有聪明的头脑,内心也很强大。
3、色彩呈现的心理状态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画画时,都会将色彩运用到画面中。而孩子在绘画中选择不同的色调,也可以看出孩子绘画时的情绪状态。
比如,孩子喜欢用暖色调,说明孩子心情比较不错,性格开朗,充满阳光。孩子喜欢用冷色调,说明孩子的情绪较为忧伤,也会比较安静。
孩子的内心充满阳光,画面也必然是积极向上的。孩子的内心阴郁、情绪压抑,画面也会比较压抑。家长就要学会从孩子的画中正确解读孩子的内心想法以及情绪状态,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