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女儿有个小本本,一笔一笔地记着你对她不好的地方。
你会怎么样,河南郑州一位爸爸就意外地发现了女儿的“记仇本”,瞬间被气笑了。
视频中,爸爸问女儿为啥叫记仇本。
女儿说因为我有很多仇了,记仇本上写了那么几条:
爸爸回家不理我,我忍了
爸爸用那样的语气跟我说话,我忍住了
妈妈买好吃的,不给我留一个,我忍了
爸爸问女儿写这个的目的是啥?
女儿回答说:我就记在一个小本上,等这个本子记满的时候,一一还清。
网友们评价说:一笔一划都是委屈。
其实,视频中的女儿对待自己负面情绪的方式是非常可爱又有效的。
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肯定会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应对得当,那么孩子的生活就不会被左右。
如果孩子应对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就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做父母的要看见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接纳它们,同时正确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最终教会他们如何跟情绪做朋友。
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看见
父母会经常遇到孩子愤怒,或者伤心,或者焦虑...... 的情绪中。
这个时候孩子并不需要家长立刻给他们的建议,只有当他们的情绪被看见或者听见后,他们才会平复情绪。
才会愿意冷静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摄影师带了很多的棒棒糖来到了孤儿院,为了拍摄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
他请老师们把孩子带到洗澡的地方,并且给每个孩子一根棒棒糖。
然后在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摄影师恶狠狠地抢走棒棒糖然后扔进垃圾桶。
孩子们手足无措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哭了,摄影师立刻拍下了这难得的一幕。
后来他将照片取名为《孤儿院的悲情》去参加摄影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可就在他上台领奖的时候,他的奖项被取消了。
后来他收到了孤儿院的院长写给他的一封信,信里面说:作品本身非常出色,但是摄影师也应该体会一下孩子们被夺走棒棒糖的悲伤与绝望。
虽然孩子还很小,但是他们一样有伤心事,坏情绪。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情绪都应当被看见。
如果父母在家里只能接受一个每时每刻都快乐的孩子,不想见到孩子们的悲伤、暴躁、心烦或者嫉妒。
那么他们的坏情绪能藏在哪里去?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里面,男主角文钢是一名优秀的护工,他性情温和,对人永远都是在微笑的。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文钢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妈妈非常偏爱哥哥。
所以这个家庭里只能容许他的好情绪,只有他有好情绪并且照顾好哥哥,妈妈才会笑着对他。
所以长大后,文钢非常讨厌自己的坏情绪,而被他压制的坏情绪无处可逃。
所以在他微笑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文钢太上扬的嘴角上方,始终是一双带着忧郁眼神的眼睛。
他的坏情绪无人接纳,无处可逃,更不要说调节和舒缓了。
所以,哪怕你的孩子有一点点的坏情绪。家长都不应该觉得孩子们会自己调节,一会儿就好了。
但是实际上,他们是如此的需要家长的接纳理解和帮助。
哪怕孩子们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他们通常会自己想到解决办法,如果想不到,这个时候大人们给的建议才是行之有效的。
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的错误处理方式
面对情绪爆发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不理睬,或者是以打骂等威胁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肯定是对教育孩子没什么好处的方法。
1、不理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曾经说过:"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很多父母带孩子带得又烦又累,有时候碰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想让孩子自己发泄发泄,孩子的坏情绪就会没有了。
虽然这种方法有时候是会有效的,但是没有从源头上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
因为孩子的内心是很脆弱的,一碰就碎。
家长也总不能次次都用不理睬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2、责骂
当孩子怎么都哄不好的时候,脾气暴躁的家长也许会爆发出比孩子还要大的脾气。
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起到镇压孩子坏情绪的作用,但是对于孩子情绪的疏导,一定好处都没有。
情绪都需要一个爆发口,如果孩子的情绪不能及时得到很好的疏导,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头脑特工队》的小主人公莱莉的生活被五种情绪所掌控。
小的时候是快乐情绪主导,所以她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是一次意外后,莱莉的大脑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和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也就是了莱莉负能量爆棚。
还因为跟爸爸顶嘴离开了餐桌,还好莱莉最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终回到了大脑总部。
当莱莉慢慢长大,这五种情绪也学会了分工合作,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同的情绪主导,陪伴着莱莉的成长。
所有情绪都是人一生的朋友,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两面性,无分好坏。
所以家长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这些步骤来操作。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接纳情绪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绘本来看不同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当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也要冷静地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慢慢的孩子就能够认识和了解各种情绪,知道他自己是可以跟情绪做朋友的,他自己也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这就是孩子接纳情绪的过程。
所以当你的孩子有了各种各样的情绪的时候,父母第一件事情一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个拥抱一方面给孩子安抚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知道不管他有了什么样的情绪。
他们都是会被父母接纳和依然爱着的。
那怎么做呢,可以借鉴一个心理咨询师妈妈“三句半”的表达方式。
第一句话:给情绪起个名字。
第二句话:赋予孩子空间。
第三句话:表达爱和接纳。
再用半句话:重申爱。
比如孩子被抢了玩具,妈妈蹲下来抱住孩子,然后平静地说:宝贝,妈妈看你很愤怒。(说出第一句给情绪命名的话)
你想哭就哭吧或者你很生气对吧,你要不要一个人呆一会。(说出第二句赋予孩子空间的话)
妈妈陪着你,你生气了妈妈也是爱你的(说出第三句接纳和表达爱的话)
然后静静地抱着孩子重复:妈妈爱你(用半句话重申爱)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管孩子的情绪多么糟糕,一般都会慢慢地平静下来,然后解决问题。
父母此时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不评判孩子的情绪是好还是坏,允许孩子跟他的情绪朋友待一会。
第二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表达情绪
家长可以用“情绪关爱便签”这个技能来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弹性。
为何要建立心理弹性,因为人就总会遇到挫折,拥有心理弹性的孩子更容易从沮丧的情绪中走出来。
“情绪关爱便签”最开始是由美国社工协会的注册社工联合会发起,它是一种有终身价值的技能,也是高情商的关键要素之一。
知乎上的一位作者将“情绪关爱便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和改良,使其更适合十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使用“情绪关爱便签”时,它的核心步骤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掌握三个自问自答的句式,分别是:
当我___,第一句表示孩子做了什么事情,记录当下的行为或习惯。
我感到___,第二句表示触发这种行为的情绪。
我需要___,第三句是用来描述如何解决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这些记录都是真实的,是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的内容。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复地沟通,孩子才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对待负面情绪,“说出来”是最简单易行的疏解方法,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气头上深陷其中,越来越难受。
所以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不妨鼓励孩子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儿一样,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告诉孩子写完之后,可能就会没那么难受啦!还能帮助孩子理清遇到的问题,看到隐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
其实,负面情绪谁都有,而当父母也被负面情绪环绕的时候。
父母是采用哪种处理方式也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就在一旁仔细观察着父母。
这个时候父母应当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今天我被老板骂了,心情很不好。但是跟宝贝没关系,你去玩你的。不过妈妈想要自己一个人呆一会,你不要过来好吗。
我吃点好吃的听听音乐或者做做运动,我的糟糕情绪很快就会消失了。”
这就是让孩子看看作为父母是如何积极的化解负面情绪的,长大了他们也会模仿家长的处理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所以父母修炼好自己的情绪处理方式,对孩子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