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灾日记25月24日 星期六 副领队戚建良:今天收获很大,感触良多。这次机会十分难得,我在这一定注意广泛接触积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净化自己的心灵。协会领导源源不断的关爱曾激励我不懈努力。 领队吴琴英:孔老师,现在一线公路全线封锁,我们已进入一线重灾区,德阳市的什邡县的汉旺镇,这是一个疫情严重的地方。我咋天做了二个团体,其余是个案,一个是儿童,一个是青少年,孩子说:学校没有了,同学死了,很困惑。详情讲发回,今晚将有大量照片发回。 队员吴英:咋天做了一个从汉旺镇撤下来的女医生的个案。她目睹医院的垮塌,大部分同事被埋,产生强烈的恐惧,并感悲痛万分,以至于产生幻觉,觉得地一直在颤抖,不能入睡。我耐心地倾听她的叙述后,为她做了想象放松训练,并做了躯体放松,她感觉非常好。 队员陈利亭:志愿者的心理急需调整,有些人在做了志愿者前本身就存在心理问题,当他们来做志愿者时,心中最大的期望就是做义工来提升自我以达到自我成长,只是有时现实与期望之间总有差距,因此反而造成心理问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后,他们的心情开朗了,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志愿者告诉我说,大多数灾民都感谢他们的义举,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骗吃骗喝。当志愿者将食物递给这类人时,也受到他们诸多责难。他们为此感到很伤心。我就让那个志愿者坐在我面前,我站着将一个东西递给他,而后又蹲下眼光与他平视重复前面的行为后,问他比较前后二次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他觉得当别人站者时他觉得有压迫感,而当他与自己眼光平视时感觉比较舒服。我就给他分析,当人受到创伤后,心理承受能力下降,自信心也下降,当这些人感觉别人让他不自在时,他的自我防御系统就自然开始反击。志愿者在这种状态下如未及时调整自己行为时,就会和被帮助者之间形成负循环,也就有了前面的互不理解。 朱一峰:一个22岁的小伙子,在地震中把女朋友安置在一个稍安全的地方后就跑出去帮助别人了,这个时候,另外一个男孩来到他女朋友的身边,过后,女朋友比理解他,他感到被别人乘虚而入,被误解了,感到人生找不到目标了。经过对他的辅导后,他说:现在我感到已是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去重建我的家园,我也会一如既往去帮助我们身边更需要帮助的人!我已明白我的人生价值。有句话说得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是为了更需要帮助的人做的事。呵呵,无论如何我要感谢您,是您帮助我从她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戚建良:我、郑华明,与分别来自成都、什邡的三位青少年志愿者接触,三人中有二人家园没有了,一家有损失,都是共青团员,年龄分别为16、16、20岁。针对他们的焦虑情绪,了解他们参与志愿者行动的动机、工作情况及至今感受,予以充分鼓励,并告知我省市开展赈灾的总体情况、我们身边的同事、亲友心系灾区、关切灾区的典型事例。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辅导,他们很有感触。觉得收获很大。能直接为灾民服务,我真的很开心。但我明白自己的能力很有限,我会牢记嘱咐,让爱心永存,让生命充满活力。 10:36分:领队吴琴英:我们现在正赶往灾区绵竹县,这是个重灾区。 领队吴琴英:我们今天到了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收获很多,明天那个地方要戒严了。应力老师今晚十一点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