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很多父母秉承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名言警句”来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可是, 这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古人的道理自然有古人的精髓所在。
可是时代是在不断更新变幻的,就像知识理论也是不断被推翻的。在我们新世纪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合用“棍棒教育”了。因为这么严厉有伤害孩子的行为,虽然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对做错的事有一定的畏惧, 但是这样不仅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对孩子的身心 健康 都有很不利的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肉体上造成一定的伤害。 所以,面对顽皮的孩子,我们应该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来抚养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打骂,这样只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我有个朋友陈女士,她素来严厉。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在学业方面还是在生活上和人际交往。以前在学校,陈女士可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但是她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厉,对于他的儿子陈明也一样规定着高标准。如果不听话,也是实施“棍棒教育”。他的儿子因为长期被训斥,一直以来都很听话。学习、游泳、篮球样样都会。可是他本人却很 沉默寡言、安静甚至有时候有点自卑。
像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因为父母长期的严厉训斥,活成了一个压抑的不 健康 的甚至还有点自卑的小男孩。终于到了青春期,陈明开始 逃课、谈恋爱,不顾学业功课 , 开始学会顶撞父母 ,不再是以前那个听话的乖孩子了。
可能是陈女士对他的严厉教育导致压抑的陈明开始爆发。陈女士很后悔,也知道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说不该对陈明这么严厉,导致他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应该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陈女士很懊恼,可是真的就没办法了吗?各位是不是像陈女士一样这么教育孩子?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竹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如果打孩子所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假以时日可以恢复,那么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不是时间能治愈 的。
“在平时门诊中,因为家长打骂而产生心理问题来就诊的孩子不在少数。”梅竹表示,长期被棍棒教育管教的孩子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撒谎
孩子通过撒谎躲避被打的方式,以后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也会下意识地撒谎形成完美的假象。 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影响,不敢真诚待人、戴着假面具应付各种人还很可能没有真心朋友。不仅如此,和家长的沟通也变得困难。
2. 自卑懦弱
在父母的严厉训斥下,孩子就会变得 内心不认可自己 ,表面上虽然很压抑装的很乖、聪明并且听话,实际上内心的自己很自卑,没有自己的个性。
3. 叛逆
家长对孩子严厉的教育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创伤,压抑了很久的怒气用反抗叛逆来对抗家长,有些孩子还会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残。
4. 粗暴言行
孩子的 模仿能力很强, 如果父母用粗暴言行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长期受到家长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也只会用 暴力 解决。
5. 孤僻
有些家长打骂孩子会让孩子 产生自我怀疑 ,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能力不够才会被打骂,表现出 沉默不主动沟通,不合群甚至容易被欺负。
6. 焦虑紧张
被打骂的孩子容易出现 神经紧绷,也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克制住内心的怒火,不能从单方面了解事情的情况。比如孩子在学校闯了祸,不能单方面想着老师怎么跟自己解释,回家直接大骂孩子一顿。这么做的做法是不行的,还要单方面跟孩子进行沟通,理清楚这件事情的由来。如果确实是孩子做错了,可以惩罚他一些形式上的惩罚。比如面壁思过、比如一星期不能玩电脑 游戏 、再比如游行计划取消,让他知道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梅竹副主任医师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孩子 不能当着学校老师或者亲戚朋友的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
如果孩子不听取家长的劝告,固执己见怎么办?如果在不触及法律、不突破道德底线、不威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试错未尝不是件好事。你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如果这件事的后果产生了,必须自己承担。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不犯错误,家长以平常心来看待,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总结归纳。
很多父母的感受是面对无理取闹或者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直忍不住内心的怒火,各种“熊孩子”的无下限操作更是让父母们怒不可遏,于是一大堆负面情绪就发泄在孩子身上。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心情有点不好,能不能先离我远一点,让我一个人静一静。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沟通。
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教育这方面的时候,应该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再进行合理的沟通、合理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