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1952年9月创办于北京,初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子弟小学,隶属于北京矿业学院。小学创建之初共有四名教师,设初小3个班,学生50余名。校园面积约1500平方米,校舍10余间。1956年4月根据北京市教育局指示,矿院子弟小学、地院子弟小学和三圣庵小学合并,成立暂安处中心小学,归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管理。因暂安处中心小学学生人数较多,后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指示,暂安处中心小学分为暂安处小学校本部、暂安处地院分校和暂安处矿院分校。矿院教职工子弟主要集中在暂安处矿院分校和暂安处中心小学校本部学习。其中一至四年级在暂安处矿院分校学习,五、六年级在暂安处中心小学校本部学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被打乱。1969年7月暂安处矿院分校独立办学,改名为东升小学,仍隶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管理。1970年,根据中央指示,矿院搬迁至四川省三汇坝,小学也随之辗转到四川,在东升小学工作的矿院教职工家属随迁至四川,开始创办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中小学合并办学。由于当时学校教职工分别在三汇坝和重庆居住,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也就在三汇坝和重庆两地办学。由于三汇坝教职工较多,大部分学生随父母在三汇坝就读;矿院子弟小学重庆分校(招收1-9年级学生)人数较少。1972年9月四川矿院子弟学校中、小学分开办学。小学部改名为“四川矿院子弟小学”,仍主要招收矿院教职工子弟。教师约二十名,学生一百余名。学生入学率为10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1978年8月22日,矿院党委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办好中小学的要求,作出了《关于办好中小学的决定》(院委〔1978〕20号)。之后,小学各项工作得到加强和巩固。1981年9月小学落户徐州,“四川矿院子弟小学”改名为“中国矿院子弟小学”。校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七间,一座三层教学楼,教室15间,校舍约1500平方米,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余名,教师近30名。1988年9月,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子弟小学”;2001年又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教学楼加高到4层,建好了多媒体室、电脑教室、图书室等。2001年—2008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为15个教学班,学生600余名,教师30余名。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副校长任职情况表 校名 校长 任职时间 副校长 任职时间 北京矿院子弟小学 王淑华 暂安处中心小学矿院分校 王淑华(分校负责人) 黄翔(分校负责人) 赵荷馨(分校负责人) 东升小学 赵荷馨 四川矿院子弟学校小学部 高嘉浦 李稚君(三汇坝) 王淑华(重庆) 四川矿院子弟小学 李稚君(三汇坝) 张殿琴(三汇坝) 王淑华(重庆) 赵荷馨(重庆) 赵荷馨(重庆) 王巧玲(重庆) 中国矿院子弟小学 赵荷馨 张殿琴 王庆云 王巧玲 姚丽丽 中国矿大子弟小学 王凤阁 刘燕华 郝淑芬 中国矿大附属小学 林清华 刘燕华 罗永奇 至今 郝淑芬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