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说到热点,每年六月的高考和中考家长们和学生们都倍感兴趣。每当分数出炉,高考状元会成为人们竞相谈论的谈资,一些学校甚至会请状元和状元家长去分享一些成功经验。各大媒体也热衷于报道“学霸”背后的故事。
有的人会认为“学霸是天生的”,其实在学习的道路上,坚持和认真两词才是成为学霸的关键。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把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好,才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好比一幢建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并不是设计师有意为之,而是地面下沉不断积累的效果: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是垂直的建筑,但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在建造的第一阶段,当塔身的第3层建筑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第二阶段,由于矫正过度,在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直到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斜塔的倾斜度增加到°。
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在前一阶段的基础如果不牢固,势必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而聪明的孩子,在假期的时间中,不只是会预习新知识,还会系统地复习旧知识。
学霸之所以是学霸,除了自身努力,父母提供的环境也相当重要。
聪明的家长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教育也是需要投资的。当然这种投资不仅仅是金钱的投入,也包括常年累月的坚持和陪伴。如果只是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没有家长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孩子的未来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成长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的父亲是石家庄高级步兵学院的教员,传闻他们家的书桌上永远放着各种书,他的父亲趴在桌上看书写教案的情景一直伴随着他长大,而这也是郑渊洁最早的启蒙教育。他曾戏言假设他父亲常带着他打麻将,也许他现在就是麻神呢。他曾提出“我以为,父亲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一百分更管用”。
任何专家的金科玉律都不及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作用更直接。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收获知识的乐趣,孩子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孩子也才有更强的动力去探寻和接纳新的知识。
目前,社会中存在各类补习、培训学校,它们能解决孩子在当前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对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好习惯让生命熠熠生辉。比如有时家长直接地要求孩子去学习,又比如要求他们一周读多少页书,可能他们也真的读了。但是是带着问题去阅读,还是应付家长而作出的权宜之计?曾经一位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做几页课外作业,也给孩子买了很多英语资料书,可是孩子却只用了一个上午就将整本资料上的题做完了!可以想象,一本练习册的题量有多大,两三百页,就是从头至尾地看一遍也是相当费劲的,更别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而孩子的答案全写的是A、B、C、D,而选项只有A、B、C。
现在的孩子接触各种文化的时间要比我们小时候早得多,叛逆期来得也较早,有时候家长越是要求,孩子就越不愿意去做。就像阅读这种小事而言,当家长与其要求孩子一周读多少页书,还不如跟孩子讲一讲书中的故事,吸引孩子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也不断更新,有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可能见识还不如正在学习的孩子们。所以要教育好孩子,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让自己进步。“学霸”的背后不一定有家财万贯,也不定有高学历的家长,但一定是有循循善诱的家长。我们也并不是要培养“学霸”,而是让自己家的孩子变得比以前更优秀,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所以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是应点点滴滴地培养自己家的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