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做的好事太多,但做这些事的时间都是他硬生生挤出来的。老冯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交通警察。每天要站岗指挥交通,要在车来人往的大街上保障道路畅通无阻。但挤时间去做这些在他人眼中很傻的事,冯志国常常不被人理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父亲在世时常念叨的这句古语,让他甘心做个傻子。1976年,20岁刚出头的冯志国当上了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警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他知道交警工作是个苦差事,但他也知道城市大动脉能畅通无阻,离不开交警指挥。认识到这一点,冯志国从站岗台、岗楼、到站线岗、点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来,诠释了交通警察为社会为人民谋利益的真谛。在四方台岗执勤,是冯志国33年交警生涯最大的挑战。风大,尘埃漫天,尽管戴了墨镜,一阵急风吹来,煤车上的煤灰还是进了眼里、嘴里,冯志国把煤灰吐出来,但左眼却迷得睁不开,磨得直淌眼泪。四面八方的车都在等他的手势,容不得下岗台找水把眼睛擦一擦。冯志国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坚持指挥,车辆有序前行着,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警察为什么在流泪?10多年前,四方台岗塞车出了名。这个处于城乡交界处的鞍山南大门,路口狭窄,路面粗糙。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横穿的、斜走的、抢信号的、猛掉头的,乱成一团;马达声、汽笛声、马嘶声,吵成一片。领导不满意,群众意见大,司机怨声载道,四方台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1992年,冯志国主动请缨到四方台岗执勤,他要啃下这个硬骨头。但一到岗,眼前纷乱的景象和噪声就给他个下马威,尤其天天都经过此地的拉沙石车、矿粉车、煤车等带来的粉尘,让冯志国感到窒息,他一刻都不想呆在岗上。当逃兵?不能!为解决粉尘带来的心理影响,冯志国给自己买个大墨镜。果然,眼前的粉尘不见了,他的眼前只有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塞车,成了冯志国的心结。细致观察、反复研究,冯志国摸清了四方台岗塞车的症结:非机动车抢道;自行车数量多扎堆;手推车速度慢上坡更慢;畜力车体积大行动笨拙。凭经验,冯志国大胆创出一套快速疏通路口的指挥手势,他将其命为“快速疏通法”。这套手势需要眼睛、大脑、双手快速协调,动作要一气呵成,只要路口有车辆,动作就要不间断地进行下去。为了防止红绿灯和指挥手势发生混淆,冯志国上岗就关掉信号灯。车辆和行人以他的手势为令,一个班次冯志国要做成千上万个手势,做成百上千个转身。累是真累,但效果真好,不到一个月,四方台堵车情况基本消除,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冯志国“舞蹈警察”、“人工立交桥”的雅号也从此叫响。1994年4月19日,四方台立交桥开始动工。冯志国说,当年自己有个天真的想法,给市领导写封信让他们别花那么多钱建立交桥,就让自己在那里当个“人工立交桥”。当时冯志国不知道,因为长久在那样污染的环境中工作,体检时他的肺部照出阴影。为了照顾冯志国,领导决定安排他到一个较轻松的岗位工作。但冯志国又主动申请,要求到拥堵的二一九岗。二一九岗是个“T”字路口,当时每天有两万多台机动车和四万多辆自行车从这里通过。高峰时每分钟机动车流量达70多台次,自行车更是数不胜数,在道路上平面交叉混行老造成堵车。再也不让这里堵车,我在,畅通就在。冯志国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一上岗,冯志国就仔细观察和揣摩起来,就连汽车启动需要几秒钟时间都考虑在内,终于,他找到绝妙有效的一招。根据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交叉程度,分为“分段放行”、“循环放行”、“交叉放行”和“快速放行”,使有效的时间和有限的路面得到充分利用。在冯志国的精心调动和艰苦努力下,二一九路口畅通了,老百姓高兴了。人们都知道黑小子冯志国是个指挥交通的专家。从四方台到二一九公园,从站前广场到胜利广场……三尺岗台虽小却连着世界,连着百姓,也成为冯志国人生的舞台。当年在四方台岗,因每天要站几个小时的岗,冯志国晚上回家不能马上坐下或躺下,只能蹲着,站久了蹲着是最好的休息办法。所以,回家先在门口蹲一会儿成了冯志国的习惯。今天提起这些,冯志国无憾,他说他值。看了下面的故事你也许就会明白冯志国的心情。一位司机到岗上非要给冯志国100元钱,他说,自从冯志国来到四方台岗不堵车了,他每天能多抢一趟活,多收入80多元,这100元钱是他的一点心意;一名男士特意赶到岗台来感谢冯志国。他说,他爱人要从东鞍山医院转院,病情危急,他生怕冯志国不在岗上堵车,结果他看到冯志国站在岗上,他看到了希望。他爱人顺利到达别的医院后得到及时抢救保住了生命……生命与财产,与一个交通警察如此息息相关,冯志国感觉付出比这更多的辛苦都值。1994年7月1日,冯志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写道:“为了保障道路畅通安全,我愿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人民……我一定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冯志国将誓言践于行动之中。在二一九岗时,一次,冯志国左臂长了一个脂肪瘤。手术后,医生说最少要休息五天。8点半手术,9点半冯志国就回到岗上。一个多小时后,麻药过劲,刀口开始疼痛,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当时正值国际千山节开幕,干警不仅白天站岗,晚上还要大干。这哪能离开!冯志国咬牙坚持着。第七天拆肉线,由于伤臂一直没养着,切开的刀口裂成了小孩嘴,根本没长上,再缝也晚了。医生只好用纱布给他包扎好,嘱咐他千万不能再抻着了。为了不耽误工作,还要让伤口尽快愈合,冯志国在岗台上充分发挥那只好胳膊的作用,圆满完成了节日期间保安全、保畅通的任务。冯志国说:“交通管理最重要的是什么?畅通!”就为这两个字,同事们说冯志国在寒冷的冬天,为行动方便,顶着刺骨的寒风也不穿大衣;为指挥快捷耳听八方,他也从不放下棉帽的护耳;为方便司机观察,他冬夏都坚持戴白色的线手套……走过一个个岗台,冯志国就像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哪里交通堵塞严重,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畅通无阻。每当路口堵车,老百姓想到呼唤的第一个人就是冯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