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运的到来,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挤满了回家的旅客。客流的增多、人群拥挤的环境、回家心切的焦急心情,加上睡眠不好,很容易让人焦虑而导致心理失衡。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一些旅客很容易突发“旅行性精神病”。心理专家提醒:春运期间出行,旅客要尽可能调整心情,避免“心病”发作。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云南省心理学会咨询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艺新介绍,旅客在长途旅行中,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并非少数。在这些人中,少数人可能由于旅途中的一些应激因素而诱发癔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朱艺新表示,旅行性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一般与列车上的拥挤、空气污浊,以及乘车时间过长引起的疲劳、睡眠不足、营养与供水缺乏、焦虑、紧张等有关。由于病人丧失了辨别和控制能力,给自己和周围旅客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大威胁。“在拥挤的环境中,大家回家心切。这种心切会转变为一种焦虑,同时还会传染给其他人,导致出现一种公共情绪。”朱艺新说,人在空气不好、拥挤的环境下,大脑会出现缺氧,导致精神迷糊,意识、自主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做出一些不自主的行为,比如突然情绪失控、嚎啕大哭等。这些都是初发时的表现,但往往由于初发时,车厢内条件有限,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和改善,情绪失控会加剧,严重时会出现自杀、暴力等行为。长途旅行前如何预防旅行性精神病?朱艺新表示,首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如备足食物、水,整理好行装,旅行前充分休息,切忌仓促上路。其次,在旅行途中,不妨多与身旁的旅客闲谈,或是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以排遣单调的旅途生活所带来的焦虑不安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