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信奉并为之开始行动,那么对于大众而言,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理由和一个可预期的结果,这实在是不可多得,这个角度来看,可信。
但要深究,即便是理论的原作者埃里克森(Ericsson)也仅仅是在他的报告当中强调“刻意练习”的作用,绝非一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那「一万小时理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1.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耗时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一万小时的门槛,Ericsson使用的数据中,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时间也不过是7401小时;
2. 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也是其中一大影响之一,这也是为什么田径赛场黄种人一直不大占优势的原因,你能说咱黄种人练习的时间少了。
3. 练习的成果也不与练习时间成正相关。你还需要必要难度,在最近发展区去练习,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否则不过是简单的垃圾时间堆积而已。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游戏,专门用来驳斥一万小时理论,这就【沙堆悖论】:
1颗沙子不是沙堆,如果一颗沙子不是沙堆,那么2颗沙子也不是沙堆,如果2颗不是沙堆,那么3颗也不是沙堆。以此类推,如果9999颗沙子不是沙堆,那10000颗沙子也还不是堆。
什么是真正的一万小时理论呢,其本质应该是刻意练习。也就是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文/艾萌atanqing,会抓数据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