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第一书记焦裕禄的名声响亮,他做了什么让他赢得了这个名字?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不管是什么日子,焦裕禄的墓前每天都会有人来祭扫。当地的农民有了高兴事来和焦书记说一说,有了烦心的事也会来焦裕禄墓前哭一哭,他们把焦裕禄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的。人们不禁要问,焦裕禄在兰考当县委书记一年多点时间,他都做了些什么,让人民群众对他如此爱戴,如此念念不忘?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风沙间,暴雨里,寒风中,烈日下,最困难最无助的乡亲身旁。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焦裕禄足迹踏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沙丘1600个,逐个进行编号、绘图,测得沙荒地24万亩,受风沙危害耕地30万亩。行程5000余里。
“别人下大雨都是往屋里躲,焦书记是带着干部往外跑,然后沿着水流一直查。哪里的河渠淤塞,哪里的路基阻水,哪里要建涵洞要修闸,都调查得一清二楚,绘成了详尽细致的排洪泄洪图。”原兰考县水利局工程师、82岁的申显奎回忆起当年焦书记带领大家治水的情景,感慨万千。
为了搞清楚一个大风口或者一条主河道的来源,他经常亲自跟着调查队,追寻着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不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绝不罢休。在艰苦的调查过程中,焦裕禄简直就是一个满身泥水的“脱坯人”。他和调查队的同志同甘共苦,经常在齐腰深的水里啃干粮,半蹲在泥泞中喘气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