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让你学会通过某种方式,去思考清楚自己未来几年,应该做什么? 「某种方式」,是哪种方式呢? 01 为什么凯文·凯利看未来,每次都无比准确? 看清未来,肯定很难。 但 世界上有一个人,却特别擅长。他就是未来学家——凯文·凯利。 在1994年,他的《失控》一书中,就准确预测了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十几项影响现在的世界的核心技术。 那可是1994年,全世界的联络方式都还是靠固定电话和写信。他的预测,当时看来就像天书一样。 以至于人们怀疑,他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 其实,凯文·凯利是把一种方法,练到了极致: 看到所有单项背后的「整体系统」。 比如像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手机等等这些东西,仅仅是一个「生命体」的某个“器官”。 而这些“器官”组合在一起,其实有一个更大生命系统。凯文·凯利把它称为,「进化体」。 而如果掌握了「进化体」的趋势规律,你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单项技术,具体某个“器官”多久出现,多久发展。 他就是用这个方法,去看清楚未来的。同样,要看清楚你自己的未来,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比如你说挣钱很辛苦,你女朋友也不知道你未来几年能挣多少钱。 但其实,挣钱只是一个单项,而你的“钱、人脉、能力、公司、客户、情绪、学习”等等这些单项后面,还有一个隐匿的系统。 你得搞清楚你深陷什么系统之中,又如何去构建你自己想要的「系统」。 那么,怎么去看?02 每个写作者,都应该去思考的「整体系统」 为了方便你理解,我通篇用自己案例去讲述。大致背景: 我是一名职业写作者,写深度思考的文章,两年前出版过一本书《认知颠覆》。 同时,我也是、掌阅和知乎等平台的签约作者。 前两年上基本每篇阅读量基本在5W左右,公众号平均5K。 但最近一年,也遭遇「流量」困境: 不太想写蹭热点、讲故事的文章;但 流量毕竟还是很重要。 在两难中,我陷入迷茫。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思考一堆单项背后的,「整体系统」。 多说一句。 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咨询公司做数据分析,当时第一次听到系统(System)这个词,头皮就相当发麻。 但来自德国的50岁的老CEO却在一次内训中讲到: “汽车这个系统够复杂吧,但其实掌握油门、刹车、方向盘、档位”这四个关键要素,普通人就能操控汽车这个系统”。 那写作者的“油门、刹车和方向盘”,是什么呢? 其实是 「读者」、「内容」 、以及 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互」 。 我们可以画到A4纸上。 首先,在纸上,画一条纵轴,从下往上,代表读者三个最重要级别: 1、阅读者 单纯看你文章的人。这意味着两个意思: 第一、你最近写的东西,刚好符合他需求。 第二、他是真正的喜欢你。 2、提问者 能向你提问的人。当然也包括你对他提问,这就是互动了。 他对你「提问」,意味着他对你现在的信息产出不满足,或者想获得一些更个性化的建议。 「阅读」其实是双方蜷缩封闭状态,而「提问」则是一个开始打开的状态。 3、践行者 能把你说的东西,运用到工作生活,甚至保持刻意练习的人。 如果你有课程,他们也是参与最积极的人。 从 阅读→提问→践行,这代表了用户对你的信任逐渐升级的过程。 然后我们在纸上再画一条横轴,这是你产出的「内容」级别。 从左到右,分别是: A、观点信息 典型代表,是 公众号的一篇篇文章 。用于分析或解决一个单一问题。 往往一个问题,由几个小知识点来解决。 B、结构信息 典型代表, 「得到」App上的一门门课程 。 比如《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这是一个成体系的讲解,能够帮别人入门一个领域。 C、订制信息 典型代表,「在行」上的个人咨询、新精英职业规划咨询、麦肯锡的咨询服务等。 心理咨询,也许包括其中。 结构信息,往往是给你一幢大楼设计图纸。但要把一栋大楼修得精致,还需要老师傅手把手带。 从观点→结构→订制,这代表了 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从散点到体系,由浅入深的过程。 那么,我们回到这张图中。 把「用户」的1、2、3,和「内容」的A、B、C放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九宫格图。 这很像重庆老火锅的形状。 其中每个区域 ,也就是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不同「互动」关系。 看明白了这个系统,内容创作者也就知道如何去开发自己的内容矩阵。03 我们就用几个内容头部的视角,去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发内容的。 1、得到App 区间:A1、A2、B1、B3 A1罗辑思维最早是单篇内容分享,内容早期时代,狂吸了很多粉。现在在得到首页,也作为免费引流工具。 A2是得到锦囊,邀请各路专家去回答不同人的问题。为什么在A2而不是C2,是因为所有回答都是普世共性,而非真正咨询订制。知乎的回答也是在A2。 B1是得到App的核心产品,每个付费专栏都是体系化,像《武志红心理学课》、《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等把你引进不同学科大门。 B3是得到大学,核心是用不同行业的思维模型,让你不断去刻意思考自己领域的东西。 2、咪蒙 区间:A1 我实在不想拿她举案例,但咪蒙确实曾经是公众号的代表。 她的核心区域其实只有A1,偶尔整理读者的问题和段子形成A2。 盈利基本靠广告,简单粗暴。 3、行动派 区间:A3、B1、B3 行动派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在早期,他们是靠A3,就是类似早起、每天1000字这种简单打卡。 然后引流逐渐发展B1(付费专栏)以及B3这种需要练习的线下大课。 4、刘润 区间:A1、A2、B1、B3、C2、C3 为什么提刘润,是因为他横跨A、B、C三个领域,是国内把个人IP知识发挥到极致的代表。 A1是「刘润」公众号,日更状态,质量很高。 A2是他的知识星球,进化岛。基本用作答疑或更多分享。 B1是得到的专栏《5分钟商学院》、《商业洞察力30讲》、《商业简史》。 B3是他的线下大课,有很多商业思考和操练。 C2、C3则是他的企业咨询,也是润米这家公司的核心。04 那么,我的个人写作,未来该如何规划? 看到了这个「系统」中,你会发现,我 此前整天担心「流量」(A1区域)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我这种写深度思考的,和那些写热点,喊情绪,写鸡汤故事的号去拼流量,自然死得很惨。 经过两个月,我想得很清楚了。 我应该进入的,是这些区间:B1、B2、B3、C3 所以为此,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从A1→B1 A1这种单篇写作,其实都懂。 比拼的是素材搜集和拼凑的能力。各位大神基本都是让小弟帮忙的。 我没有小弟,也更喜欢老老实实自己写。 而我也更喜欢写深度思考的文章。 什么是「思考」? 今天大家也都知道了,也就是看到单个要素之间复杂关系,甚至能看到背后系统的能力。一个系统有“油门、刹车和方向盘、档位”,我确实也可以用单篇文章写清楚。但这只能让你在入门口徘徊。 不过汽车就是汽车,还包括”传统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电器装置“等等部分。 所以还得系统写东西。 别人的B1肯定是付费,而我可以把B1的内容免费在公众号发布,也可以出版成书。 但是核心, 我需要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所以, 我会成立一个选题和写作委员会,如果你是我的死忠,或者自己本身也是写作者想提高技能,可以和我私信。 第二件事:B3和C3 B3是思考训练营,C3是个人咨询。 B3的核心是让你学会自我咨询。 你公司产品不知道怎么开发,会去找麦肯锡做咨询。 你不知道未来几年职业方向,会找职业咨询师。 这些你都会付高昂的咨询费用。不过,他们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都差不多,也就是看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能力。 你需要自己学会这种能力。 比如昨天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很想学会写作,为自己的咨询引流。 花了两千块报写作训练营,还是觉得没上道。 因为别人给他灌输再多信息,没有经过思考,同样不知道其中原理。 「写作」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个个技能。 要学技能,花¥买本电子书就可以搞定。他需要的,是构建自己的写作系统。所以你可以拿出自己一两件最困惑的大事来训练营,在系统的流程和及时反馈下,通过构建一两个系统,一步步学会如何自我咨询。 而C3则可能是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公司遇到一些复杂问题,自己完全搞不定。那就付费咨询吧。 而我也开始需要,积累一些个体咨询案例。 方向主要是职场、人生方向、和创业。第三件事:B2 B2是个很奇葩的存在,你会发现国内内容领域,几乎没有这个门类。 成体系的提问互动型的知识领域 ,这是什么存在? 把知乎的各种问题回答串联在一起吗?这其实没有卵用。 比如你和女朋友出去旅行,女朋友让你帮它拍照,在网上搜索abcdefg教程可能也很难帮到你。 理想状态是,人工智能根据当下场景,立即推荐b→c→g这三个部分的信息给你。我们常常说要构建知识体系,但你需要的,不是所有全部知识的知识体系。 而是当下场景下,你所需要的具体路径。 这种产品,在科幻电影中,有很多场景描述。 我也写过很多篇具体文章了,还做过视频,这里就不多说。 这也是去年「超脑」成立的使命,为此我们还开发了MindIn系统的demo。不过看来时机尚早。我先把B1、B3的事情搞定。 但B2区域,是我的理想。05 最后的话 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这本书中,提出了“1000铁杆粉丝”理论。 在“畅销”、“爆文”这些领域,我接触过,进入过,也该离开和重新上路。 基本没有更新,我现在公众号,只有40,000关注者,确实少得可怜。 不过即便这样,我还是决定放弃其中39,000位,只会把所有精力,放在这1000个人身上。 一年之内,他们的分布大致是这样。 在此先说声抱歉,由于我此前并未思考清楚自己的未来方向。也并不知道「交互」其实最重要环节,所以微信加满了5000人,根本也没太多时间和大家建立连接。 您想成为我哪个区域的连接者呢?B1?B3?C3?还是那个可以一起探讨未来的B2? 请留言告知, 也可加我微信探讨(18156392,但请备注说明)。 凯文·凯利也曾说: 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因为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比创造财富,比经济发展,对于我们这个时代,都最为重要。 其实我衷心希望,希望更多人嘲笑我们: 在年轻时,会去做「思考」这种,他们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事。 他们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事。 希望我们一起,接收时代的嘲讽。然后用大于他们100倍的力量,去摧毁他们。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