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大家都知道我波1986年建校,邓公题字,包公出钱。北复浙杭科五校对口支援的故事大家也都是了解的,那个时候的波大,八大起家专业里,法律机械经管土木英语电子力学中文,最出彩的绝对是当年北大援建的法律系;用现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最“有用”的当然是中科大带来的力学,贡献了校长副校长,贡献了n年后的自二。一啄一饮,双一流上车冥冥中自有天定一般。86年第一届的开山师兄师姐里面,出了的人才也是茫茫多。拿我们建筑系来说,本专业脱胎于土木,也是浙大支援建起来的,第一届的某学长里有我波的建筑系主任,他的学妹们中有一位是现在浙理工的建筑系主任,还有一位一直在我波建筑系默默耕耘的某老师。在那个没有985211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上来就第一批重本招生,专业又是各校贡献出来的社会上的紧俏专业,蒸蒸日上的波大的傲气大家能理解吧。一个段子,当时的波大学生号称自己是中国的“早稻田”大学,因为1-3号教学楼周边,是一片片的真·早稻田。年老包去世。这是向下的转折点之一。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当年的投资模式,建校的钱老包出的,当年的指望当然是包大佬能持续投资,最起码基建能起来。他一西去万事皆休。之前看到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吐槽教学楼陈旧,当年刚建校的时候1-4号教学楼号称全省领先你能信(此处有叹息)。除了按照在校学生人头算的基本维持费用,波大建校省里是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的(直到今天也没有),只有一个约定:波大去化缘来的钱,省市1:1配套到位,具体是省里出55%,市里出45%。你再想想我波那些写满了各种人名的教学楼,大家看到的是爱国爱乡,大家没看到的是当年到处化缘吃百家饭的窘迫和心酸。钱不能到位,老师当然留不住,北大的教授们4年援建期满也走了。爹不疼娘不爱的断顿苦日子就只能咬牙硬刚。拿我们建筑系来说,只能顶着一个土木工程下的工民建方向(4年制,工学学位)苟延残喘。03.三校合并。1996。96年前后,其实高教界并没有合并的浪潮,我波合师院和水产,其实简单的想法是扩大学校或者说学生规模:大家还记得那个拨款方式么?数学生人头。师院水产当然不开心,但是当年的宁波市,需要一所好大学的迫切心情是能理解的。要知道那个时候杭州大学还在。宁波计划单列后经济起飞,高教的短板是怎么都要补的。其实现在看,除了支持合并,当年的大明州对我波小钱钱上的支援力度也就一般,如果拿出如今双一流后的魄力。。。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