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北宋百家姓中,蔡姓被列于第155位。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蔡姓目前是中国大陆第44大姓。
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大陆地区汉族蔡姓人口的44%。当代蔡姓总人口约552万。在台湾,蔡姓人口超过60万,是第八大姓。
1955 年封的少将里有哪些姓蔡的共五位蔡永(1919-2001),少将军衔,江西省泰和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宣传员、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团长兼政治委员、支队政治处主任、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段村、襄安、钱上集及苏鲁豫、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了怀德、昌图、四平、彰武、闻家屯战斗和平津、湘西、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兼广西平乐军分区司令员、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联司前方指挥所参谋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某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正兵团职)等职,参与指挥了湘西剿匪、抗美援朝中的空战等战斗,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土防空作战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因病于2001年9月10日在大连逝世,终年83岁。蔡长元(1917-1995),四川省宣汉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他历任班长、宣传队长、科长、分区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政治委员,陕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攻打平梁城、罗文镇、包城、古浪、梅家营子等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浑源、青县、保北、清风店、石家庄、新保安和太原、兰州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视加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他曾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因病于1995年12月0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蔡长风(1910-2001),江西省吉水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红军战士、管理员、股长、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师留守处主任,科长,鲁南县财政科长兼税务局长,鲁南行署财政科长,旅供给部部长,山东滨海军区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等职,随部队东渡黄河,首战平型关,回师晋西,挺进鲁南,圆满完成了战时物资的供应保障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山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华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供给部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正兵团职)等职,参加了鲁南、鲁中、莱芜、孟良崮、临驹、南麻、泰安、济南、许昌、洛阳、开封、淮海、渡江、南京、上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兵团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财务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为建立和完善海军后勤保障体系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蔡炳臣(1915-1978),1915年出生,河南商城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17团排长,商城县区游击队指导员、便衣队队长。主力红军转移后,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7团政治处主任,第2师4旅11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第二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四野第40军153师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公安军师政治委员,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广东省公安总队第二政治委员;1966年调任湖北省军区独立师(8201,师长牛怀龙)政治委员。武汉事件以后被免职。1973年3月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78年5月被调到铁道兵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8年8月24日逝世。蔡爱卿(1915-1978),少将军衔,湖南岳阳(今岳阳市岳阳楼区)人。1915年1月29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由婶母抚养。读了两年私塾,因家境困难辍学。1930年6月加入红军,同年11月加入共青团。1933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红军通讯员、班长、3军团4师9团排长、11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12团副营长,11团参谋长。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秋被派往山西抗敌决死队工作,任炊事兵、第1纵队中队长、大队长、38团团长。1942年,任沁源县围困日军指挥部指挥长。1945年任太岳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4纵十一旅副旅长、9纵二十五旅旅长、豫西军区2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警二旅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高炮一师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1953年3月入武汉高级干部文化速成班学习。1956年夏毕业后,任北京军区防空军副司令员。1957年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9年,主持“101办公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因彭德怀、黄克诚错案受到批判。1963年退休回乡。“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审查9年。1978年3月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湖南省军区党委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蔡叔度丶蔡伦丶蔡瑁丶蔡邑丶蔡义
349 浏览 4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250 浏览 3 回答
139 浏览 3 回答
356 浏览 4 回答
258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232 浏览 2 回答
348 浏览 1 回答
350 浏览 4 回答
201 浏览
289 浏览
352 浏览
170 浏览
8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