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肇庆】清代两广总督府驻地清初,肇庆是清与南明势力的主战区之一,也是清与吴三桂等“三藩”的主战区之一,兵祸连绵近三十年。其间的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以佟养甲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驻肇庆,清两广总督府开始设于肇庆前线,先战南明再战“三藩”,战后组织区域重建,直至乾隆十一年(1745年)才迁往广州。在此期间,肇庆作为两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百年。〖照片〗①:阅江楼清康熙御书碑(五个)全景文字说明:清康熙四十五年始任两广总督的郭世隆是康熙重臣,其驻肇庆时将康熙赐给他父子的手书刻成五块御书碑立于阅江楼侧崧台驿,以示自己的荣宠(五碑均存于今阅江楼内)。〖照片〗②:清康熙年间肇庆府城图文字说明:清康熙年间肇庆府城图〖照片〗③:清雍正年间肇庆府城图文字说明:清雍正年间肇庆府城图。清初肇庆经济的恢复经过明末清初战乱的肇庆,民生凋蔽,“棚民”匿山抗税。清初政府一面设屯田兵于肇庆,兵民结合,防“匪患”促军垦;一面采取轻徭薄赋、加强赈灾、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废除匠籍(工奴)、保护工商等政策,大大加速了清初肇庆经济的繁荣。乾隆年间刻勒的肇庆府《奉督宪严禁签取各行什物碑记》等,是肇庆严禁官差借赊欠、封江等名义勒索商户和商船的告示,体现了清初政府的“恤商”政策。〖照片〗①:《磁器铁锅缸瓦铺永禁碑记》 文字说明:清乾隆年间肇庆府发布的“不得藉有公务签差,擅向铺户借取租赁,致滋扰累”的告示《磁器铁锅缸瓦铺永禁碑记》。〖照片〗②:《奉督宪严禁签取各行什物碑记》文字说明:清乾隆年间肇庆府发布的“不得藉有公务签差,擅向铺户借取租赁及恃势短价压买”的告示《奉督宪严禁签取各行什物碑记》。〖照片〗③:禁封江勒索碑 文字说明:清乾隆年间肇庆发布的“禁封江勒索碑”。羚羊峡上望夫归清初肇庆商业日渐繁荣,各地商人来肇庆做生意的很多,并深入到广宁、怀集等地的农村圩市。肇庆的商人也有很多到广西经商,往来于两广之间。著名的“羚羊峡望夫归”的传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相传,〖照片〗①:羚羊峡望夫归景文字说明:羚羊峡望夫归景〖照片〗②:端砚、草席、蕉布、会纸、象牙雕文字说明:当时肇庆出名的手工业产品清初两广钱币的发行中心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两广总督吴兴祚疏请于府城肇庆成立鼓铸局铸钱,肇庆成为两广钱币发行中心,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照片〗①:鼓铸局遗址文字说明:位于今肇庆城中路肇庆中学内的清两广鼓铸局遗址〖照片〗②:铜钱文字说明:清两广鼓铸局铸制的铜钱清初两广规模最大的学府清初,得益于两广首府地位,肇庆的书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康熙四十七年,两广总督赵宏灿于刚废的铸钱局旧址创设天章书院。书院藏书极丰,生员颇众,为当时两广规模最大的学府。著名学者全祖望、林召棠、苏廷魁等均曾掌教于此。天章书院于乾隆年间扩建,并改用明时最著名的“端溪书院”名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改为学制五年的肇庆府中学堂(肇庆中学前身)。肇庆府中学堂,为肇庆有近代公立中学之始。〖照片〗①:肇庆中学内石鼓文字说明:故天章书院(今肇庆中学)内的清代石鼓〖照片〗②:苏廷魁与一品夫人李氏遗像(《肇庆文史》第三辑,从中取苏廷魁,最好找到原像)文字说明:苏廷魁,字赓堂,鼎湖长利人,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臣,历任翰林院编修、御史、河南布政使、东河总督等职。曾力主修筑虎门炮台等要塞;上书弹劾权臣穆彰阿、赛尚阿;要求道光下罪己诏,开直谏路;组织团练抗英。曾掌教端溪书院,多有著作传世。〖照片〗③:林召棠阆风岩《状元碑》文字说明:曾掌教端溪书院15年的清道光三年状元林召棠书于阆风岩的“状元碑”清代肇庆除天章书院以外,各地书院尚有:星岩书院、三都书院、五云书院、培风书院、桂溪书院、长溪书院、沙溪书院、文昌书院、桃溪书院、砚洲书院、九曲书院、宁溪书院、桂岭书院、桂源书院、绥江书院、文治书院、青云书院、景奎书院、文德书院、储元书院、南靖书院等。星岩书院,是今肇庆一中的前身。〖照片〗①:怀集文昌书院文字说明: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的怀集文昌书院、文昌阁〖照片〗②:清五云书院碑记文字说明:记载高要64村村民历42春秋创建五云书院的艰辛历程的《清五云书院碑记》〖照片〗③:端江义学牌匾文字说明:清星岩书院之“端江义学” 牌匾〖照片〗④:三都书院文字说明:位于黄岗,建于清代,由黄岗都、陶山都、岩前都集资兴建的三都书院“大洪国”和张国梁咸丰初,广东爆发响应太平天国的红巾军起义,在高要伍百吉攻占肇庆城后,曾出现15路广东红巾军会师肇庆东较场的盛况。咸丰七年(1857年),三水陈金釭红巾军克怀集县城,并以之为中心,建立奉太平天国为正统的“大洪国”,后因内部不和于同治二年(1863年)被镇压。大洪军曾纵横两广五州近二十县,兵众十余万,历时8年多。在太平天国时期,肇庆也出了一个镇压太平的急先锋,他就是鼎湖沙埔人张国梁。张国梁,字殿臣,曾参加广西贵县天地会起义,降清后随广西提督向荣转战广西、两湖和南京,为清江南大营悍将、太平军劲敌,累军功,自把总至都司、游击、副将、总兵、提督,咸丰九年(1859年)死于太平军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的战斗中。被清廷追认为一等男爵、忠武公。〖照片〗①:肇庆东较场 文字说明:曾15路广东红巾军会师肇庆贺新春的肇庆城东较场〖照片〗②:怀集大洪国史迹文字说明:〖照片〗③:清代嘉庆年间铸造的火炮文字说明:清代嘉庆年间铸造的火炮〖照片〗④:张忠武公祠古井文字说明:今阅江楼东侧原有张忠武公祠,建于咸丰十年,祠现已毁,仅存此井,称“张忠武公祠古井”。光绪年间的肇庆近代化光绪十九年(1893年),地方官创办有线电报局于城中路包公祠左,是为本地有电报之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广州、肇庆间的“肇省渡”拖轮创设,是本地有民用机动船之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康有为学生、鼎湖砚洲人陈焕章在乡创办颖川两等学堂,是为本地有新式近代学堂之始。光绪三十年(1904年),大清邮局创设于肇庆城东门外,是为本地有近代邮政之始。〖照片〗①:陈焕章肖像文字说明:陈焕章,字重远,鼎湖砚洲人,曾师从康有为。1905年奉派留美,是全国第一个兼有清廷进士、西洋博士身份的人。曾担任过蒋氏“总统”顾问。1933年卒。〖照片〗②:陈焕章故居文字说明:位于鼎湖砚洲的陈焕章故居〖照片〗③:康有为题写的砚洲“励刚家塾” 文字说明:康有为题写的砚洲“励刚家塾”〖照片〗④: 文字说明: 〖照片〗⑤:文字说明:捍卫西江缉捕权的斗争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英订立《西江通商专约》,开放肇庆、德庆等四个口岸。光绪三十三年,英商轮“西南”号在高要、高明交界的黄坑口被劫。英驻香港领事以“西江流域盗风不靖”为由,威胁两广总督潘人骏,将西江缉捕权交给英控海关税务司,并派出九艘战艇的海军编队强行驶入西江,英兵侵入肇庆街市,又在港口强行搜查旅客,开炮威胁肇梧渡轮,在封川击沉我油船一艘。肇庆各界集会、通电抗议,两广“群情汹涌”。经两广各界抗争两月余,英舰退出西江。〖照片〗①:黄坑口文字说明:英商轮“西南”号被劫的黄坑口〖照片〗②:抗议通电文字说明:同盟会肇庆支部与肇庆独立宣统辛亥年(1911年),高要人陈子昂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同盟会肇庆(高要)支部(设禄步圩),在肇庆府中学、广肇罗工艺学堂等学校发展会员,在肇庆清军官兵中开展策反工作。11月9日,在同盟会的反复策动下,清军肇庆巡防营统带隆世储率所部三个营、水提亲军营管带李耀汉率所部一个营与开入肇庆的民军联合,在肇庆宣布独立,归附独立的广东军政府。肇庆脱离清政府统治。李耀汉,字子云,广东新兴人,曾为匪,受招安而为清肇庆巡防营管带,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粤桂战争,为肇庆辛亥起义领导者之一、肇军创建人之一,曾借肇军势力而任署理广东省长(北京政府授其广东省长、广东督军、上将,未受),又借省长之权,创肇军讲武堂,扩充肇军,后在与桂系的争斗中失败,势力大弱,渐非实力人物。1942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