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海德创立了的。弗里茨·海德 Fritz Heider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Lawrence)。海德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理解和探讨人性问题的同时,对欧洲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颇有兴趣,也被东方的佛学思想所吸引。他读过古代的佛经著作,其中有一部分谈到人生的种种不幸。这些观点给他提供了某种启示。例如,佛陀指出,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被困在他所憎恨的事物上,或是因为他不能获得他之所爱。因此,人生往往是为摆脱这些不幸不断地作出努力的过程。受了这种思想的启示并经过科学研究的训练,海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在社会中的心理动态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提出著名的平衡理论。平衡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们用一种平衡的方式自发地组织他们的好恶。当两个人互相喜欢对方而且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时,这就表现为平衡( balance),而且平衡是情绪上的愉悦。当两个人相互喜欢对方而发现他们在一些方面具有差异,结果就是失衡(imbalance),这时的情绪是不快的。这个理论是海德等人提出来的。海德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 年代,但全面且系统的理论阐述直到1958 年才得以完成。平衡理论涉及一个人和两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海德认为,态度的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平衡关系和不平衡关系。如果我们用符号“P”表示认知的主体,“O”表示态度的另一个人,“X”表示态度的某个对象,用“+”表示喜欢,用‘二”表示不喜欢,那么P-O-X 就构成三角形关系。海德认为,P-O-X 形成的三角形关系是一种情感关系,即好感或反感态度。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不喜欢有缺陷的不平衡关系。平衡的结构必须是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关系的结构必须是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海德认为,P-O-X不平衡关系的任何一种情形,人们都企图改变某一项而使之恢复平衡关系。例如,P有一个好朋友O,O喜欢踢足球X,如果P不喜欢踢足球,他就可能采取如下办法,使自己的认知达到平衡:一是说服O不要踢足球,二是改变对O的亲密关系,三是说服自己改变对足球的态度。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其结果是通过平衡来维持和发展 P和O 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