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的判断是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的。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错漏报是否具有重要性,是以错漏报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影响来判断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漏报的重要性之前,应该先充分了解财务报表使用者,从而评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错漏报的容忍程度。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看财务报表中的错漏报对其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若一项错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所做的决定,则该业务的错漏报是重大的,相反则是不重要的。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而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漏报,不管金额多少,影响程度大小,都是重要的,因为它都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针对重要性,审计人员在审计阶段和报告阶段应该采取的对策,例如:审计人员受委托对渝香食品有限公司20X8年12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1)该公司会计报表显示,2008年全年实现利润800万,资产总额4 000万。 (2)审计人员在审查和阅读该公司会计报表时,发现下列问题: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1 82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3 850元,列入小金库; 3)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低估16万元,原因尚待查明。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4000*万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800*5%=40万按照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0万。 问题(1)、(2)尽管金额不大,但由于涉及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问题,性质严重,因此属于重大错报;问题(3)中,存货的低估金额16万,达到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80%,超过存货的可容忍误差,属于存货项目的重大错报。 由于所发现的问题性质严重或金额重大,应当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被审计单位调整了所有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使会计报表反映公允,审计人员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性质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个别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就会计报表整体而言是公允的,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性质极其严重,或其汇总数可能影响大多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使会计报表整体不公允的,审计人员应当发表否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