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会计信息披露,也称会计信息公开,指的是采用公开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将在证券市场上有关当审人在股票发行、上市和交易过程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完整、及时、准确的方式向所有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地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是永恒的真理和主题,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可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质量的保证,也促进这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1.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以往的理论和经验已经证实,自愿性披露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公司披露有两个方面动机维度:机会主义和形式主义。布朗森(2006)发现,由于管理和公司有责任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会计报告通常包含会计信息的陈述,会计信息报告的披露增加了公司的管理和法律责任,但仍带有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报告,因为披露可以减少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不确定性,自愿性信息披露报告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可发送信号至外部用户,从而使公司的会计质量信息与其他公司加以区别。2.会计信息缺陷的影响因素相关的对会计信息缺陷的分析,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公司的扩展功能有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业务复杂性和组织的变化;第二,公司治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监督力度;第三,会计信息建设的资源投入;第四,会计计量和编报的复杂性。3.审计师特征与会计信息缺陷外部审计师越独立,企业被确认会计信息缺陷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近期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企业更可能有会计信息缺陷。在会计信息审计中,会计信息缺陷的后果和评价的主观性促使管理层试图游说审计师降低对控制问题严重程度的评价。运用模拟管理层游说审计师的实验,观察管理层分别采用让步和否认两种游说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师对于信息技术控制偏差和人为控制偏差两种会计信息问题的评价。4.信息披露及时性差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及时披露是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有关的法律信息,以及提供公共信息的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期限。信息披露不及时是会计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中最常见的问题。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例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应在次年的4月30日前的年度报告报道。同时,每年公司须遵守披露延迟罚款的比例是最大的,即使在规定期限内披露的报告,披露不及时这一问题也会明显存在。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1.会计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市场反应是考察经济后果的一个重要视角,2007年通过研究相关立法事件的市场反应检验了SOX法案的经济后果。以非美国交易的国外公司同期股票收益来估计美国公司的正常收益。研究发现,美国公司围绕关键的SOX事件经历了统计上显著的负向累计超额收益。进一步检验表明,延迟遵守404条款能节约非加速申报企业的成本。2010年相关研究人员运用实验模拟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检验了投资者是否调整其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以回应重大会计信息缺陷的披露、缺陷蔓延和披露详细程度。研究发现,投资者会调整其投资风险评估以回应重大缺陷披露。2.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依靠外部融资更可能采用高标准的企业披露决定,以及披露较高的融资成本,提高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水平较低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成本资本。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这是企业融资成功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融资成本的高低。目前,大多数外国的研究集中在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以及是否存在对资本成本产生负面的问题影响,但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3.权益资本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两种效应影响这权益资本:首先,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影响投资者所面对的信息风险,从而降低权益资本公司的成本,二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到公司会计工作的真实决策,从而增加归属于股东的现金流,以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4.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考评,本文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化工行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50家以2009--2012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下表数据来源于深圳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网站、Wind金融数据库、CCER色诺芬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数据库等。上述表格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质量考评结果对化工行业的公司自愿性强制性信息披露作出区分,承载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等方面的影响。
四种审计意见分别是: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
1、无保留意见: unqualified opinion
例句:
Audit risk i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has an important misstatement of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issued an unqualified opinion is still the possibility.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重要错报的会计报表仍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
2、保留意见: qualified opinion
例句:
When an auditor cannot certify the fair-presentation quality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he will issue a qualified opinion or a disclaimer depending on the seriousness of the matter.
当审计师无法确证公司的财务报表具有公正表达性时,他将视其严重程度,签发保留意见或反面意见。
3、否定意见: adverse opinion
例句:
Article71if the company is provided with an audit statement with disclaimer of opinion or adverse opinion, the text of the audit statement,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nd its notes shall be disclosed in the summary of the annual report.
第七十一条如果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在披露年度报告摘要时须公布审计报告正文、财务报表及附注全文。
4、拒绝表示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disclaimer of opinion
例句:
Hypothesis 2 is that qualified opinion and disclaimer of opin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standard opinion;
假设2,保留、无法表示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审计意见的类型:
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否定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说明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审计意见
被审计单位与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企业所有权和企业管理权的分离,企业管理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所有者通过委托管理者来管理企业。比如国有企业之国家与企业管理者;上市公司之股东与企业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为了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才促成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摘 要] 审计关系是包括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审计受托人)、被审计人的三方关系,其中包括双重代理关系,其一是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管理或经营代理关系,其二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的审计代理关系。应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审计关系中存在的代理成本问题以及各有侧重的个性化问题。[关键词] 审计关系;受托责任;委托代理一、引言近年来,我国会计审计界对“受托责任”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委托代理”也并不陌生。理论界对其的研究多见于理论结构整体框架中对审计产生动因的分析,对多角度审计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独立审计领域,而审计关系的研究对审计主体的行为选择、审计目标、审计质量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拟从权责对等的角度对审计关系中的受托责任与委托代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审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二、文献综述受托责任论:国内学者王光远(2004)认为,一般受托责任关系涉及两个当事人。一个是委托人(或the accountee);另一个是受托人(the accountor)或代理人(agent)。委托人将资财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接受托付后即应承但所托付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受托责任。外部审计的发生与发展以组织外部的受托责任为基础,而内部审计的发生与发展则以组织内部的受托责任为基础。林钟高等人(2002)认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揭示独立审计需求的本源。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因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蔡春(2001)认为,审计的本质目标即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项俊波(2002)、尤家荣(2002)认为审计是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的。Tom.1ee(1993)认为,受托责任产生了审计,审计正是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手段。(1988)明确指出,审计是为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审计人员和审计策略的制定者的责任是:不断发现什么是社会需求,社会对独立审计赋予什么期望,并在实务和经济限制的范围内,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委托代理论:孙铮、姜秀华(1997)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民间审计的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委托代理关系与民间审计质量、收费等的关系。郝振平(2000)认为,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构成一种代理关系,与审计人构成另一种代理关系。由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构成的多代理人关系中,审计委托人和审计人的代理关系以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之间代理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和必要条件,这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论对审计产生和存在的解释是一致的。Antle(1984),Baiman,Evans,and Naga raian(1991)运用静态多代理人道德风险模型;Chi Wen JevonsLee and Zhao Yang Gu(1998)则建立了动态多代理人道德风险模型。Watts and Zimmerman(1986)也引入了代理理论进行分析,解释了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强调和会计职业协会以及大型审计事务所的存在理由。三、审计关系的理论分析:受托责任还是委托代理(一)受托责任与委托代理的涵义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也译为受托经济责任,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以下引用一些权威性解说加以分析。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词典》认为,受托经济责任即是一定的经济主体赋予其财产管理者保管和运用所有财产的权限,并要求他们负起管好、用好这些财产的责任。美国总审计局认为,政府的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政府和机构向公众说明其全部活动情况的义务。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认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对授予的某项职责履行义务,作出问答,它假设至少存在两方:一方赋予职责;另一方接受这一职责,并承担责任,对履行职责的方式作出报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指授予一个被审计个人或实体的责任,显示他已经根据资金提供者的条件对委托给他的资金进行了管理或控制。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认为,公共经济责任意指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个人或当局报告资源管理情况和说明其履行所承担的财务、经营和计划责任的义务。《科勒会计师词典》对受托经济责任的解释是:(1)雇员、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定期地令人满意地报告其是否按照授权行事的义务;(2)以货币形式、财产单位或其他预定标准来计量对他人承担的责任或义务;(3)按照法律、规则、协定或惯例的要求证实完善的管理、控制或其他职能的义务。从以上解说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第一,受托责任的主体,即委托人包括“一定的经济主体”、“公众”。第二,受托责任的客体,即受托人包括“财产管理者”、“政府”、“被审计个人或实体”、“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个人或当局”、“雇员、代理人或其他人员”。第三,受托责任的内容包括“管好、用好财产”、“管理使用公共资源”、“履行义务、作出报告”、“管理或控制资金”。第四,受托责任的本质是“责任”或“义务”。这里的“责任”即行为人的“份内之事”。“义务”处于一种与权利相对应的被动的法律地位,在汉语中,义务一词的文义有“按义理务必应做之事”的意思。委托代理是代理理论中的概念。Coase(1937)是这样描述代理人不同于“仆人”或“雇员”的:“仆人有义务向主人或为主人的利益向其他人提供个人服务,否则这种关系就是一份商品的出售合同;主人有权亲自或通过另一个仆人或代理人控制仆人的工作。而代理人在工作或提供服务上并不受雇主控制。他必须计划和管理自己的工作以提供合同规定他提供的成果。Batt教授进一步指出:把代理人与仆人区别开来的并不是是否存在固定工资或所完成交易的佣金,而是代理人进行工作的自由。”自从Coase(1937)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后,西方涌现了大量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文献,人们引用最多的是Jensen、Meckling(1976)认为“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如果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还应注意到,即使不出现明显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只要在任何场合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性工作,就会出现代理成本。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代理成本的定义及其对企业理论的重要涵义包括了这种关系,该关系与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在有关企业理论的论文中提出的班组生产的逃避责任和监督问题很接近。”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是契约关系。第二,委托代理双方是权责对等关系,即接受“决策权”,“履行某些服务”。第三,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与雇员或其他代理人的根本区别是“自由”,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劳动成果是自己“计划和管理”的,是“不受雇主控制”的;而仆人、雇员或其他代理人是“有义务的”和“受雇主控制的”。(二)审计关系的理论分析审计关系是包括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审计受托人)、被审计人的三方关系,其中包括双重代理关系,其一是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管理或经营代理关系,其二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的审计代理关系,以下分别简称第一种代理关系和第二种代理关系。按照审计领域不同,我们把审计划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领域中,审计委托人是代表公众的立法或行政机关,审计受托人是审计机关,被审计人是履行公共职责的其他国家机关或使用国有资本的企业。其中在第一种代理关系中,受托人“管理使用公共资源”履行职责,是其责任和义务,因此审计委托人与履行公共职责的其他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业是受托责任关系(国有资本作为国家股投资的除外);在第二种代理关系中,审计机关履行部门职责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也是责任和义务,因此审计委托人与审计机关也是受托责任关系。在社会审计领域中,审计委托人是“所有者”、股东或股东代表,审计受托人是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人是“经营者”。其中在第一种代理关系中,“经营者”履行受托经营职责,享有经营决策权,其在工作中是“自由的”、“不受雇主控制”的,双方是权责对等的契约关系,因此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是委托代理关系;在第二种代理关系中,审计人按照与审计委托人签定的“业务约定书”提供服务,取得审计收费,显然他们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在内部审计领域中,审计委托人是“所有者”、股东或股东代表,审计受托人是单位内审部门,被审计人是“经营者”。其中第一种代理关系与社会审计的第一种代理关系相同,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是委托代理关系;在第二种代理关系中,单位内审部门履行部门职责进行审计与国家审计类似,因此审计委托人与审计机关也是受托责任关系。以上审计关系可用表格列示如下:首先,审计关系中无论是管理代理关系还是审计代理关系,无论是受托责任关系还是委托代理关系,都存在的最根本的共性问题是代理成本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作为“经济人”,各审计关系主体都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做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其次,审计关系中又存在着各有侧重的个性化问题。如在受托责任关系中,由于只强调了责任和义务,存在权责不对等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调动审计人的积极性,做好监督与激励的制度安排。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的问题,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审计市场等的市场失灵、诚信缺失、低价揽客甚至审计合谋等问题,对此要侧重于培育外部市场、有效的审计市场以及构建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加快培育外部市场,建立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在对审计风险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较大经营风险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首要因素,因此企业经营状况、经营者代理人职责履行情况,即管理代理关系的有效履行对降低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成熟的外部市场能够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管理代理关系,对经营者起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作用。外部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接管市场等。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流通股比例较小,外部监督弱化,投资者不够成熟,投机气氛较浓,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压力不够;董事会成员和经营者大部分是通过行政任命的方式产生的,经理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股权转让往往通过协议转让或行政划拨的方式进行,兼并、收购和接管等市场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因此应加快培育外部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对经营者的任命,使得外部市场监督约束机制对经营者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认真履行代理人职责。(二)培育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建设有效的审计市场众所周知,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审计只是服务于国企改制的工具等制度性原因,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缺少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甚至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导致一些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质量以维持市场份额。对此政府应加强监管,引导建立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规惩处力度,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约束,建立对上市公司的信用机制的激励,多角度培育上市公司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有效的审计市场。(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造就合格的审计委托人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和由此产生的审计关系失衡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被管理当局掌握,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人员往往相互兼任,监事会不过是个摆设,中小股东无法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监督管理当局的行为,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原本应由所有者担任的委托人角色,实质上被经营者操纵,即演变成由经营者委托审计人对自己进行审计,由其决定事务所的聘任、审计费用等事项,由此导致审计关系的严重失衡,破坏了审计执业的根本——独立性。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采用由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来决定审计事项,造就合格的审计委托人。(四)加强监督与激励,降低代理成本我们知道,承担受托责任的审计受托人履行的是责任、义务,由于民主程度、内部管理的特点、职业的专业性强等因素决定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是否作为,作为的程度,不像社会审计那样有资本市场的验证和广大投资者的监督,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难以考证,因此存在所谓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为解决受托责任关系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应该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建立诚信机制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审计受托人的监督与激励,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考核体系,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完善审计受托人薪酬、职务等的激励机制,以降低代理成本,促使审计受托人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财务报表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财务报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刘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代理成本与审计师选择[D].新疆财经大学,2011.
[2]蔡利.内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椐[J].审计研究,2011,(4):68-78.
[4]韩新新.中国内部控制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
[5]刘文军.审计师变更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
[6]胡波.审计定价: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7]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J].会计研究,2011,(8):53-60.
[8]陈丽蓉、牛艺琳.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0,(9):66-71.
[9]李继河.内部控制鉴证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审计师报告策略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1.
[10]李艳姣.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1]柳俊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年的经验数据[D].东北财经大学,2010.
[12]李华飚.Java中间件技术及其应用开发[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13]张劲松.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5]郑炎雄,彭娅婷,黄晓涛.浅谈基于主机的COBOL教学实验[J].计算机教育,2008(19):112-113.
[16]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7]张劲松.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8]战松.信息时代的银行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19]李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和对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0]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01):3-14.
[21]程婵娟.银行会计学[M].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二:
[1]王鸾.最简捷的企业人力劳资管理[M].北京冲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89-90.
[2]成林.Bootstrap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14.
[3]王昊.栅格系统与版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13.
[4][M].Apress,2012:19-30.
[5]刘海杜.软件的非功能需求及测试方法探讨[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0,(5):36-38.
[6]彭黄莉,牛占文.基于目标规划的连续性排班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5):718-722.
[7]贾俊凯,许辉,顾国强.基于数据划分的海量数据査询优化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4):6-7.
[8]张文成.美国工人失业和工会组织现状[J].国外理论动态,2004,(12):32-33.
[9]冯明.人力资源管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289-290.
[10]邱冬阳、彭欢与姚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基于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11]曾宪勇,师思.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对IPO定价的影响[J].管理工程师,2011,05:29-31.
[12]陈海明,李东.我国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假说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01:50-52.
[13]ChenSJ,[J].TourismEconomics,2010,16(3):647-663.
[14]林婵娟与林孝伦,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与竞争程度对审计公费之影响:中国之实证,会计评论,2009,第49期,35-72.
[15]邱冬阳、彭欢与姚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基于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
参考文献三:
[1] 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01)
[3] 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4] 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5] 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6] 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7] 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8] 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9] 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10] 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3)